过去居家过日子,药壶是离不开的,乡下有言,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倒好像病是五谷杂粮给带来的。我们那里的药壶都是砂器,土产店里现在还有,砂药壶之外还有砂锅,只这两种,并不见其他。山西的阳泉出砂火锅,是很有名的。据说用以涮羊肉味道最好,比紫铜和黄铜的都好。那年我终于从阳泉千里迢迢地背回来一个,后来又配了一个铁皮做的上细下粗的烟筒,就更好用了。
过年的时候,摆一个火锅一家人围着吃是很喜庆的。两三个酒友在一起喝酒,来一个火锅,边喝边吃也不错。各种菜是越煮越入味,而且各种的滋味慢慢都会煮在一起。如果火锅里的东西吃光了,还可以把东西再加一些进去,比如羊肉片和牛肉片还有鄙乡的那种一指厚三指宽的五花肉条,真是十分的好吃。装火锅的时候锅底要放垫菜,干豆角或黄花,这两种菜到处都有,黄花菜也并不是被某人看过那么一回才出现在鄙乡的,黄花菜几乎是到处都有,日本有,俄罗斯有,克罗地亚也有,国内就更多,内蒙古、云南、河北、河南那边到处也都是,好像长得比鄙乡都还要好。干黄花最好的吃法是不要事先泡发,吃的时候用水洗洗就下锅,一边“咕嘟嘟咕嘟”地煮一边自然就泡发开了,黄花的味道同时也都被煮在锅里。
在鄙乡,砂锅一般是用来煮小米粥的,小米向来是北方的好,好的小米煮粥,十多分钟就可以喝到嘴,而现在用到砂器的地方像是不多了,砂的药壶以前中药店里也都有的卖,抓完中药,顺便来一把药壶,药店还会送你一两个过滤药渣的小纱网,熬中药的味道也颇不难闻,是植物的气息,而且是各种植物混合在一起的那种多多少少让人觉得有点亲切的气息。
过去的日子,邻里之间你来我往是很亲的,再说到砂药壶,也不是家家都有,如果没有,就得去邻居家里借来一用,而鄙乡的规矩是,药壶可以借却不可以还,也只能等药壶的主人生了病自己来取。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是爷爷生了病,躺在床上对家里的儿孙们说,这个药壶是某家的,都三十多年了,还一直没来取。这某家,真是了不起,三十多年居然没有人生病。三十多年没人生病的人家真让人羡慕,而三十年来还一直被人们使用着的药壶更说明砂器的寿命并不短。
鄙人准备闲时去土产店买一个砂锅,以备冬天大雪封门时用来熬粥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