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必得其寿”。百岁老人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祥瑞之宝,更是他们所生活居住的这个地方的骄傲和荣耀。近年来,百岁老人数量呈现连续增长的趋势。从宏观而言,源于生活环境的优化、生活质量的改善、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就个体来说,他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家庭状况、习惯爱好各不相同,但相同特点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心存善念、宽容达观,敬天爱人、和谐融通,晚辈孝顺、家风良好。随着秦岭生态环境的逐年改善和社会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长寿长安”正在成为长安乃至西安的一张品牌。乘着时代的东风,这张品牌将会越来越亮。
一
2016年12月29日,一个奇寒无比的早晨,我们专程驱车来到了终南山下的大兆乡常兴村马胡英老人家中。我要以公安局长的身份亲手给这位寿星奶奶送上刚刚为她补办好的第二代身份证。没有这个二代证,老奶奶的高龄补贴、医疗保险等政府配套的种种优抚待遇就无法兑现。但是按规定,要办二代证必须由本人前往户口所在地派出所进行“在线”(即与公安部人口信息采集网实时连线)人像采集,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信息采集不实而出现问题。可老奶奶近期骨折了,加之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根本无法前往派出所采集。我们特事特办,带上设备去老人家里照好头像后,再回派出所上传到公安部人口信息采集网。我们把这种业务叫“离线”人像采集。由于网络对办理第二代身份证的人像要求设定了很严格的标准,民警往返老人家里三次,才采集到了能够上传的合格头像资料。
马胡英老人出生于1916年4月14日。在车上我思忖,奶奶101岁了,拜见这么年长的寿星,该送上些什么样祝福的话呢?“祝老人家长命百岁!”哈哈,这不是多余嘛!老人虽然正在卧床静养中,但思维清晰,面容慈祥可爱。见到我们后,第一句话竟是用手指着站在她床边的儿子说:“快给警察同志做饭吃!”满头白发早已年过八旬的儿子说:“娘,现在还不到九点,离吃饭时间早着呢。”老人听后露出了羞涩的微笑,伸过她那温暖柔软的手握着我的手说:“麻烦你们了,谢谢,谢谢!”顿时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老人年轻时是村里的妇女主任,更是出了名儿的能干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带领妇女突击队修建的水利设施至今依然在用……
二
美丽的杨庄街办地处长安区东南一隅,东邻蓝田,南接柞水。这里有个村庄叫北佛沟,村里有座寺庙叫佛光寺。该寺是村里的百岁老人苟志杰(女)自筹善款而建。2017年7月13日上午,我以区政协副主席的身份特意前来拜访这位深受乡亲们尊敬的老寿星。车子进入村道,瞬间没有了城市的浮华与喧嚣,质朴的乡村风情扑面而来。正值盛夏时节,路旁的苞谷已经长得足有半人高。老人出生于1910年1月4日,还差不到5个月就整整108岁了,这是我拜见过的最年长的寿星。老人性格开朗,虽然是初次见面,但却十分健谈。我问老人长寿的秘诀是什么,老人笑说:“现在社会好得很,吃穿不愁,后人孝顺,没灾没祸的,更不害怕兵匪来抢。要啥秘诀呢!”一番率真的话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时隔4年多,2021年10月14日下午,农历辛丑九月初九,华夏民族最注重的重阳节到来之时,我再次专程看望还差3个月就112岁的苟志杰老人。时间的车轮载着老人已经登上了西安地区百岁以上寿星榜的榜首。进村的道路被金黄的银杏树点缀得分外夺目,农户们刚刚掰下来的苞谷棒子任由主人编成巨大的辫子,或是吊在树杈上或是骑在墙头上,门前屋后的柿子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恰似一颗一颗艺术珍品。苟志杰老人院子的菜地里种满了各种时令蔬菜,一派生机盎然。还在午睡中的老人被她67岁的孙子李先生唤醒了,听说我们专程来看望她,老人显得十分高兴,兴奋地谈起了4年前我们来看望她的情形,并连声夸赞说:“共产党了不起啊,把社会管理得真好!”随同的村干部向我们介绍说,老人可是远近闻名的公道人,东家邻里纠纷、西家婆媳矛盾,经她调解后没有一例不服的。
三
天子峪是终南山在长安境内的一条富有传奇色彩的峪口,属秦岭七十二峪之一。峪口有一个美丽的山村,顾名思义就叫天子口村。村口有一座古老的寺院曰百塔寺。从隋唐时期开始,这块土地便因百塔寺而名噪千年,那宏伟的殿宇,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赞誉。现今寺院内依然茂盛地生长着一棵距今1700余年、高达20余米的银杏树。古树夏天的葱郁、秋天的金黄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昭示着从古到今的辉煌。
天子口村依托美丽的秦岭,占据着上风上水的绝佳位置,使这里成了长安区的长寿之乡。我们刚一进村,恰巧遇到一户为孩子筹备满月宴的人家。院中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正在饱蘸笔墨书写对联,那神态自如的用笔和苍劲有力的大字吸引我们驻足欣赏,大家都以为这是主家专门请来的写字先生,不料老者却乐呵呵地说:“是我的曾孙子过满月呢。我今年已经九十有二。我还有个姐姐呢,翻过年就100岁了。”
沿着干净整洁的街道,我们缓步来到朱慧贤老人家里。老人出生于1919年8月18日,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里,两个月前度过了她102岁的生日。老人风趣地说:“你们如果早来几天的话,我还是个瞎子呢。今天见到你们,我的眼睛贼亮贼亮的,可清楚了。”我不解地问:“这是咋回事儿?”老人年近八旬的女儿接过话茬:“我妈年前得了白内障,几乎失明,前几天刚刚做完手术。高兴得很嘞!”老人打断女儿的话说:“现在的大夫神奇得很啊,拿了一根针轻轻地拨了一下就治好了我的瞎眼,连一分钱都不要。这要是放在旧社会我早都入土了。”听着老人声音洪亮的讲述,看着荡漾在老人脸上那幸福的微笑,我们连连竖起了大拇指。老人的女儿在一旁插话说:“我妈还是方圆百里有名的媒婆儿呢,她说成的媒好多都有孙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