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家最美味的水果是生长在长寿岭上需三个人合抱的柿子树上结的磨盘柿子。这一棵参天大树遮天蔽日,阴凉足足有二分地大小,每年金秋送爽的时候,一树火红的磨盘柿子就成为我最梦寐以求的希冀。
父亲身高一米六六,别看他个子小,但是他浑身有洪荒之力,他兴高采烈地率领我们兄弟五人拉着架子车,步行半里路到长寿岭卸磨盘柿子。大哥属虎年长我六岁,小哥属龙年长我四岁,我属猴排行老三,四弟属狗比我小两岁,五弟属鼠比我小四岁。我们兄弟们一个个饭量特大,一顿饭要吃一锅玉米糁糊汤。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好在母亲总会千方百计地解决我们的吃饭问题。
大哥个子一米八三,二哥身高一米七,他们的任务是上树采摘磨盘柿子。父亲、老四、老五和我的主要任务是搬运大哥二哥采摘的磨盘柿子。一个上午工夫,架子车8个箩筐装满了红艳艳的磨盘柿子。我们父子六人爸爸拉架子车,大哥、小哥拉偏套,我和两个弟弟在后面推车。一路欢歌笑语,其乐融融。
磨盘柿子采摘回家后,母亲将磨盘柿子削皮,晾晒半干不干,然后拾掇到瓮里捂柿子饼,经过霜降过后的磨盘柿子糖分富集,制作出来的柿子饼是十分金贵的一道美食,软糯甘甜的柿子饼周身结晶出一层白霜,这白霜可以治疗咳嗽。
我上小学一年级,是大哥牵着我的小手报名的。峒峪学校也叫南庙学校,是一所村办的走读学校,“文化大革命”时期将峒峪村雷家嘴以南300米处关帝庙改造为村办学校,成为峒峪河流域五个自然村的大学生的摇篮,也是我青少年时代的精神高地。
当我平生第一次看见南庙大殿屋檐犬牙交互的飞檐,看见横檩上雕梁画栋的龙凤图案时,尤其看见苍龙腾云驾雾,我惊恐不已。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尤其是语文老师李靖用白色粉笔在黑板上潇洒整齐的板书,也同样使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从此,我爱上了建筑和文学艺术。
父亲深知学习的重要,累死累活地供我们兄弟五人全部上完初中。每一个新学期,父亲都给我们用牛皮纸包裹新书。这样一来,我们喜欢得不得了。语文老师李靖让我背诵《小石潭记》《长恨歌》《琵琶行》等,由于古文基础扎实,后来我依靠知识考上了军事院校。
如今,人到中年往往是朝花夕拾杯中酒,往事不堪回首却乐意回首。李靖老师因为教学成绩突出,后来考上在职大学当上国家干部,退休返回蓝田县玉山镇峒峪村,重新修建了祖屋,大力开展庭院种植成果丰硕,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普农业的行家里手。长安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闫群走访后撰写的《清风拂山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李靖老师的庭院种植和诗歌及远方田园牧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