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豆浆、油条、茶叶蛋和白馒头组成的清晨,实在丰盛得很。
洗衣,沐浴阳光,周末的清晨,时光慵懒,慢节奏。阳光给阳光宾馆充着太阳能电。编写周报,誊抄和修改凌晨六点写的三首诗稿,弄完这些,时间已是上午十点之后。
青藏高原的四月,依然有点凉意,是不可言说的滋味。出门走走,向雅鲁藏布江去,看沿街的樱花开了没有。猛回头,发现院子里有一只灰鸽子在闲逛。它一点也不怕人?当我举起手机准备抓拍的时候,它竟然警觉了——它以为我不怀好意,手机里会发射可怕的“子弹”,赶紧一个腾身,飞起来了。飞到别处,并不在我手机里留存它的身影。巍巍青藏高原也是它的家园,它栖居在何处?不得而知。
沿着拉姆拉措路向右漫步,到红绿灯路口向左直行。落寞的大道指向雅鲁藏布江下游方位。不觉间又走到了未名公园入口。
这一次,我终于忍不住想要进去走走了。蓝天,白云,青绿婆娑,阳光热情邀约,未名的风景也注定不差。平凡的树在高海拔地区顽强地扎下根来,也有了卓越的精神属性。此间青绿尤其难能可贵。怀着对于生命的敬畏,深入未名公园内部。
透水砖与豆米石小径连接着新修的栈道。让石子轻轻按摩过脚底,再踏上木质栈道,顿觉一片神清气爽。在不锈钢栏杆的护卫下,我穿行于石阵之中,经过一座又一座亭阁,体验着河滩的高低起伏。
现代人走过的栈道,与古栈道应该截然不同。在此,石头们各具形状,色彩也较为素淡。千斤重或许不足以形容它们的质感。它们是星子、天外来客,还是来自于山上,沧海桑田以后,又从高处回到平凡的沙滩。当然,未名的公园实际也是一个河湾,只不过洪流远遁之后,无形中留下了这样一个生命的避风港。它们可曾有过高光的时刻,带了火焰来到尘世,且黯然熄灭?
它们是棋子被闲置在这里,或许,这也是宿命的安排。坚硬的石头也许还是不知怎么阅读的文字。甚至只有诵经的时候,在冥想中才能给它们更准确的定义。
它们一定也是有生命力的,只是我不懂其中的语言和奥秘。它们的体内有河流留下的脉络和痕迹。沙土的柔软与石头的坚实融为一体,相扶相依。周围的苗木,撑起全新的高度。在乱石嶙峋的未名公园,每一种存在的风景都是特别的布局。
漫步在木质的栈道上,阳光给我错觉,我脑海里突然想起了两个吊桥——钢绳拉成,木板铺垫。它们有更加激烈的晃荡,让人惊心动魄。
两座激烈晃动过的吊桥如今已在记忆遥远的低处,在沧海苍茫的回忆里。眼前的栈道也有过索桥的一点点感觉,显然也更加安稳一些,足下更没有汹涌的波涛。
多年以后,穿过泥沙俱下的夏天,我看见身边的大石头们在高原安顿下来。雅鲁藏布呈现出美妙的姿态,与我以及像我一样向往高原、膜拜雄鹰的人们擦肩而过。遇见的那一刻,心灵闪烁出奇异的光华。
一些闪光点被抓拍,轻柔与阳刚之美,真实地展现。人生呢,也将有更加稳健踏实的步伐,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