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2日
定戎寨
○ 白鸽
  从甘盐池出来,沿着历史上的丝路古道西行,就进入了一片充满历史印记的古城。从古城的规模和结构看,不难想象当年这里曾经商贾云集、气派宏大,但因岁月沧桑,这座古城已残破凄凉,处处残留着砖块和瓦片,满目疮痍。偶尔见到城内的残墙下有一座废弃的古庙,更给人心里平添了一份沉重感。幸好,就在我因这些残垣断壁而心情低落的时候,老陈带我登上了斑驳的城墙。
  沿着城墙往东走,走到尽头就是定戎寨的东门口。停下来,转身回望,西北边唐代十八大盐湖波光粼粼。湛蓝色的太阳光伏板与湖水相互映衬着,不细看还以为全是湖水呢。资料上说,定戎寨是汉唐时期大西北的依靠和骄傲之一。
  从整体轮廓看,老城依旧保存着汉唐时期的布局。今天,当人们兴致勃勃说起甘盐池时,没有谁指的是现代甘盐池某个被打造的景区,所谓的甘盐池就是指定戎寨和一些破败的古遗迹。这让我想起了巡抚大将石茂华,眼前的景象正如石茂华在《驻节干盐池》中所描述:
  道路何倾侧,仆夫苦难驰。
  山尽利平旷,遥见古盐池。
  中途积行潦,南风胡不吹。
  高台存旧址,短墙委水涯。
  经营自何代,云是宋人遗。
  城毁恒相共,达者能解题。
  踌躇策马去,青草自漓漓。
  石茂华是一位在扬州抗倭中声名大振,后被委命戍守边塞要地的政绩卓著、堪称文治武功的官员。他心系灾民,开仓赈济,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精神被大西北人民铭记在心。铭记着石茂华的名字,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登临古城墙,远眺这座大名鼎鼎的古城址,我被历史的大风攫住衣襟,前进不得,甚至陷入了一种幻觉……
  据说这座古城原为西夏人所筑,元符二年(1099)北宋占领天都山地区后,将原西夏人在碱隈川所筑堡寨改建并赐名为定戎寨。改建后的定戎寨“隍阔池深,气象巍严,独胜边方诸城”。因此,这座城池和这片土地又被世人称为甘盐池。城内店铺林立,商贾云集,非常繁华,经济在这一时期更是得到了迅速发展。1920年海原大地震前,古城内建有古庙、鼓楼、客栈等,一条东西向的大街,两旁都是窑洞式的大店铺。地震后,一条宽60米、长 237公里的断裂带从东至西穿过古城,除了沿墙挖的土窑洞大致得以保留外,其他不靠近城墙的建筑均遭震毁。纵目四望,秋风里的古道苍茫蜿蜒,烽燧狼烟飘荡于黄土山峁,明长城在山间蜿蜒起伏,一切恍若隔世。曾经的纵马驰骋,曾经的野性涂改,曾经的辉煌业绩,终究敌不过大地轻轻一抖,留给历史的只是一片废墟而已。那一时刻,无论高低贵贱,谁都不例外。
  此时,墙头的草依旧在南风中轻摇着,站在历史的废墟面前,我也是一个匆匆过客。
  在一座古城游目骋怀,不觉落日已西沉。整个甘盐池盆地轻笼着一片雾岚,炊烟从邵家庄袅袅升起。残垣断壁上涂抹着夕阳的余晖。那金红的余晖,使人又想起了石茂华那句“城毁恒相共,达者能解题”的悲凉诗句。五百年前诗人驻节甘盐池,行走于甘盐池大地时的感慨,今日的我依然可以深切感受得到,更何况甘盐池的历史仍在一次次被改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