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有两棵葡萄树,一棵是我家的,一棵是邻家的,却同攀一个架上,枝叶交缠,郁郁葱葱,为整个夏日铺开一隅清凉。
葡萄品种不详。栽时说是“普泰”,结果却不像。许是养护有别,结出的果实不算大,仅如蓝莓般大小,熟透后呈深紫色。旁人问起,便玩笑说“是蓝莓”。颗粒虽小,却熟得早,滋味也甜。于是,别家葡萄还青着,这“蓝莓葡萄”已能让人先尝一口鲜,只是吃时,手和嘴都会染上紫色的汁液。
因熟得早,果树耗费的气力少,比寻常葡萄树更旺实,枝蔓抽得也快。一入盛夏,常有多余的藤蔓从架上垂下来,不及时修剪,便会淘气似的蹭蹭人的头、挠挠人的肩。任其生长,能一直垂到地面。
今年天旱,天气也热。两棵树努力张开了绿荫,在高温肆虐之下,葡萄架下却凉快了不少。邻居乘凉的兴致,一直未曾消减。
早饭过后,或近傍晚,架下便渐渐聚起人来。时而为一件烦心事争得面红耳赤,时而因一桩不平事唏嘘万千,时而又被一桩欢喜事逗得笑声朗朗。
就像聊起抗旱,玉米快旱得卷了叶,管水的却迟迟不安排浇灌。有人劝:“就那口深井,浇不过来也没法子,轮到自家再浇呗。”发牢骚的人叹道:“等轮到我,玉米早旱死了!幸好我种时没施肥,先紧着施了肥的浇吧。”旁人打趣:“这是当活雷锋,还是早有先见之明?”那人笑答:“是我太弱,争不过罢了。”几句玩笑,满腹牢骚便散了。其实心平气和看事,自会心胸开阔——就像这葡萄架,终究遮不住头顶整片天空。
又比如,有家婶子念叨女儿订婚,抱怨未来女婿的种种不是。立马有人劝:“只要俩孩子愿意就好,等结了婚,闺女心里还能忘了娘家?每次回来,该带的礼一样不会少。等有了外孙,你疼都疼不过来,哪还有工夫抱怨?”婶子听了,笑着点头:“倒也是。”操劳一辈子的父母,谁不盼着孩子日子过得安稳?嘴上抱怨,说到底,都是替孩子操心罢了。
偶尔没有话题,大家便各捧手机,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若有人见着什么新鲜事,就献宝似的传给大家一同瞧,话茬便又重新接上。
有时也摘几串葡萄,围坐共尝。一人提一串,吃得津津有味。摘时有人笑问:摘谁家的?众人便答:摘好的!管它谁家的。
过路的村人,也被招呼着一起来吃。有人尝了还要调侃:这什么葡萄,小得叫人吃不过瘾!味儿倒真甜,给我孙子带一串回去。
晚风轻漾,还是这群人,还是那些家长里短、儿女情长,却能翻来覆去聊得热络。路灯亮堂堂的,照着寻常日子,映着夜空里的星光灿烂,或是云卷云舒。
就这样的日子,闲散中藏着忙碌,寻常里裹着温暖,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忙时各自低头干活,闲了就聚在葡萄架下歇脚,苦乐都掺在闲聊里,冷暖都融在葡萄的甜里。春时看藤蔓抽芽,夏时享架下清凉,秋时捡落在地上的枯藤,冬时望着空架子等来年——葡萄架就像个见证,看着人来人往,也看着岁月慢慢流,把平凡的日子,酿成了有滋有味的光阴。
葡萄架下,人来人往,细数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