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1日
荆芥的味道
○ 陈雨
  工作之余,在故乡的小院喜欢养些花花草草,尤其喜欢养几株牡丹,每年的秋天栽种,盼望来年的春天花开,但养了几年总不见牡丹的花容
  叶貌。起初牡丹还嫩芽毕露,叶子也轰轰烈烈,但不到开花便渐渐枯萎。今年的五月几盆牡丹一样的命运多舛,妻子便连根拔起,疏松土壤,撒进籽粒饱满的荆芥,浇足水分,过不了几天满盆的绿茸茸的小苗锋芒毕露,翠绿欲滴。
  直到七月入伏,荆芥还一茬接一茬地蓬蓬勃勃,绿油油地清香满院,街坊邻居寻着荆芥的味道常来采摘掐叶,或荆芥拌洋葱,或黄瓜拌荆芥,或汤面中撒一把荆芥,或一碗手工捞面放上麻酱荆芥,都是夏天最美的味道,用生动的荆芥清凉着时光的浪漫。
  荆芥,在故乡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西番芥。它可以四五月份播种,不挑环境,房前屋后,瓶瓶罐罐,大大小小,只要有土壤,有充足的水分,撒匀种子,过不了几天,就生长出嫩绿的叶芽,随后便是疯狂地茁壮。待长到二三十厘米就可以食用,你不用连根拔起,只要分别采摘掐叶就可以,掐过的荆芥还会蓬勃地生长,一茬接着一茬,连续几个月,并且越掐越旺,枝叶繁茂。整个一个夏天满园的清香,成为故乡夏天招待客人的美味佳肴。
  每次与荆芥纠缠,总是有说不出的味道。记忆中从奶奶、爷爷开始就喜欢了荆芥。六七岁的我开始喜欢每年夏季那碗手擀面,茄丁打卤、黄瓜丝、放了芝麻香油的蒜汁、荆芥,过一下水的面更加清凉筋道。一碗捞面费不了几分钟就下肚了,有时候不小心掉下的荆芥叶连忙捏起吃了,整整一个三伏天,因为有了荆芥搭配的手工捞面,从未感觉夏天的炎热。后来到了大城市上学,几次工作调动,每到一个地方,寻找那碗拌有荆芥的捞面成为一种习惯。
  父亲母亲除了把荆芥做主食的配料外,还在每年夏天晒面酱、西瓜酱时放入许多荆芥,听母亲说晒酱放入荆芥,不招蝇蚊,酱还不生虫,晒成的面酱、西瓜酱味道鲜美,荆芥香味浓郁。
  荆芥,是我生活中一种记忆的符号。与我故乡的村名一样,铭记于心。
  荆芥,除了是捞面的绝配,还是许多丰富多彩的美食的点缀。清炒荆芥、荆芥浇汁、荆芥腐竹、荆芥丝瓜汤、虾米荆芥汤等,在许多地方的酒店、餐厅、饭馆,洋葱拌荆芥、黄瓜拌荆芥成为素食的招牌,即使到了冬季,还把荆芥当成当家菜。
  荆芥,是一种美味的夏季经典,同时它还是中华草药中的瑰宝。
  待深秋已至,荆芥开出白色的小花,繁花似锦一点也不过分。干燥茎叶和花穗可入药,鲜嫩小芽儿镇静最佳。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可为发汗、解热之药,能镇痰、祛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等病症。早在两汉时期无名氏的《满庭芳》中就写道“甘草人参,天麻芍药,薄荷荆芥川芎”,这里的荆芥被列为药材之一。
  宋代方回《病后夏初杂书近况十首》诗中写道“甫得木瓜治膝肿,又须荆芥沐头疡”,这里的荆芥可用于治疗头疮。还有明代薛瑄的《张忠定公祠》诗中“龙剑破匣摇寒芒,斩艾荆芥驱天狼”,这里的荆芥是用作驱邪的。
  我喜欢荆芥,像韭菜一样,发了一茬又一茬,从初夏到初冬都绿鲜鲜的。说我对荆芥情有独钟也可以。
  我喜欢去看阳光下的荆芥。尤其新发的第一茬荆芥,每一个叶片都厚墩墩的、绿莹莹的,在阳光下闪耀着翡翠一样的光彩。此时荆芥还不到开花的时候,直到初秋,荆芥才会开花。荆芥开出的是一串串白色的、细碎的花朵。
  我喜欢荆芥的味道。一种特殊的清香味,那种味道可以用口舌尝出来,却很难说清楚。好像它的味道生来就是用来品尝的,而不是用来说的。它的味道有一点点像薄荷,入口有丝丝凉意。但它的凉却不像薄荷那么明显、那么刺激。荆芥的凉,是一种温和的凉、恰到好处的凉。
  荆芥的味道,是故乡的符号,走南闯北离不开它清香的诱惑,像故乡的名字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