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午后,骄阳似火,蝉鸣如沸。推开书房,热浪被隔绝在外,唯有一室清幽,便想借着周末久违的闲暇沏一瓯茶,以资消夏。
想来自己性情里是喜欢绿茶的清洌和恬淡的,尤其是板栗香味浓郁的紫阳富硒茶,但经常是沏好茶后没来得及品味,各种杂事就接踵而来,等到再坐到桌前,茶已凉透,更别谈去品茶中的色香味了。久而久之,也就只能忙时忘记喝茶,闲来牛饮几口,更是不好说自己是爱茶之人。
但闲暇时,内心还是难以掩饰对饮茶的欢喜。此时静坐书桌前,听着茶壶中水将沸未沸时细碎的声响,初如“松风涧水”般清越,继而“涌泉连珠”般沸腾,这煮水的过程,恰是收摄心神的前奏。看水汽在壶口袅袅升腾,耳畔水声由弱转强,与窗外蝉声唱和,更衬托出夏日的静谧,所有的焦虑便在这份专注里沉淀下来。心头那团被暑气蒸腾出的躁郁,竟随着这缕白烟悄然消散了三分。
陆羽在《茶经》中早已点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当沸水注入盖碗,茶叶在热浪中翻滚舒展,犹如尘世纷扰被清澈涤荡——这一瓯茶汤,竟成了盛夏里的静心良方。古人深谙与天地素心同调之道,苏轼夜半煎茶时写“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正是以煮水为禅修。煮一壶喧嚣中的静默,当水汽氤氲了视线,都市的喧嚣、工作的重压、人际的纠葛,都在这片朦胧中淡去轮廓。
除了品茶,人们更沉浸于沏茶的过程。提壶高冲,水流如银河倾泻。蜷曲的茶叶在沸水中骤然苏醒,上下翻飞,如绿蝶翩跹,凝视着它们在水中舒展身姿,渐渐沉落杯底,浮沉间烦恼皆抛、禅意顿生,心境也随之澄明通透。想这茶叶的浮沉,不恰似人生际遇的跌宕起伏吗?当茶汤由浅转浓,那紧锁的眉头也不知不觉舒展开来。细想这茶叶历经掐叶断茎、揉捻烘烤、沸水冲泡,无论遭受怎样剧烈的冲击,最终都能在杯中安顿下来,释放本真芬芳。这何尝不是给我们的人生以启示?与其在压力中挣扎沉沦,不如在沉浮间,守住内心的从容,让生命的馨香自然流溢。
捧盏轻啜,茶汤温润入喉。这一口清鲜,是盛夏最奢侈的享受。闭目细品,第一杯微苦似人生难免的涩意,第二杯回甘如困境后的领悟,第三杯尾韵悠长若禅心的余响。张源在《茶录》中道:“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可见饮茶之妙,正在于全然回归自我的悠然,此刻没有手机信息的侵扰,没有社交面具的负担,只有茶汤在舌尖流转的真实触感,这方寸茶席,正是我们在钢筋森林里辟出的心灵桃源。当茶香弥漫肺腑,琐事和烦恼悄然驱散——原来治愈焦虑的良药,不过是一杯当下的专注。
茶汤渐淡,余香萦绕。当最后一滴茶汤饮尽,最后一缕茶烟散尽,空杯映着窗格透入的光影。蝉声依旧热烈,心湖却已波澜不惊,烦恼仿佛也随空杯而释然;盛夏的炎热仍在窗外肆虐,但茶室里的你我,已觅得一方清凉。饮茶人常说:“杯空见月,心空见性。”当我们放下对完美的执念,接纳生活本真的滋味,真正的宁静便从茶汤中生长出来,这便是这杯茶赠予我们最珍贵的夏日清凉,也恰似王维笔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顿悟。
当俗事累心时,不妨放慢灵魂的脚步,在夏日的午后,为自己沏一瓯清茶,当茶香在唇齿间激荡时,那窗外的蝉鸣,已然化作静心的梵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