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4日
稻花香
○ 罗锦高
  朦胧诗意美的稻花香,得钻进辛弃疾的诗句里去品味,若要寻找画面美的稻花香,却是要走进田间地头的。
  辛弃疾的《西江月》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人以拟人手法描绘出以蛙鼓为主角月色迷离的喧闹场景,来寄托稻谷丰收好年景的愿望。人们不得不佩服诗人对农田气豆包候特征熟悉的深度,原来他在江西上饶有个叫黄沙岭的村子生活了十五年。诗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泥土气息和诗意美的同时,还叫人享受到视听效果的宁静美。我是从江南农村经历过稻谷生产生活的过来人,对词中的蝉鸣蛙鼓有更确切的了解。诗中还暗用了对比手法,即以高亢、欢快、此起彼伏的群蛙鼓噪,与微弱、沙哑、低沉、断断续续的蝉鸣进行鲜明对比,形成良好的视听效果。稻花花期长不过一星期。一天之内开花最盛时当是月明星稀的夜晚,而此时恰是蛙鸣最活跃的时段,咕呱絮叨不已,似在叙说丰收年景。月夜稻花,只闻其香,难见其形,到处都处在梦幻里,迎合紧密的蛙鼓虫鸣,更喜大田水叮咚,小田水汩汩,倾听滋根润苗的浅斟低唱,犹如欣逢知音,欢悦舒放,与声声蛙鼓唧唧虫鸣合奏出醉人乡心的弹唱。
  要是在白天走向大片稻田,叙说丰年的角色却变成了蜜蜂和草蝉。草蝉与蜜蜂大小差不多,是草绿色,贴附在稻叶背面,不易让人觉察。而蛙鸣只是偶发几声,没有全部退场,只待到太阳落山后,它们才活跃起来重弹乡曲。近看,株株直立的稻穗,吐出雪霰似的花蕊,偶有繁花黏连成串。稻穗昂头是为了扬花吐蕊,和露灌浆,结生谷胚;低头却走向金黄,谦恭站立,感恩阳光、雨露和大地。无数蜜蜂嗡嗡忙碌,嘤嘤采蜜,如醉如痴地蠕动在花穗稻海中,闹出沁人心脾的甜丝丝的香味。爱凑热闹的草蝉附在稻叶上,撅起屁股拼命嘶叫,气温本已升上来,被它们的尖厉刺耳之声一喧嚷,更觉燥热异常。此时,稻田的低空一时间不知从哪儿钻出来无数红蜻蜓,赶集似的穿梭飞行,红云一般徘徊不去。过去每临青黄不接的饥馑岁月,农家人一闻到稻花香,心里就不再发慌,眼见繁花便喜上眉梢,心劲儿大增,于是抽空打扫仓储,补席修箩及所有收割晾晒的农具,虔诚地怀着那份期待,就像迎娶新娘。
  如果说蜂儿蝉儿汇成了田园的交响,那么梯田极具层次的美感,无不让人回头多看几眼。稻秧生长从分蘖到抽穗的季节,农家人早已给稻秧耘过田,施过肥,除过草,有意识把大多的农活放在这个时节完成,避免干扰抽穗扬花,把安静留给稻田,就连牛鹅鸡鸭也暂禁放牧。刚给梯田劈净铲除过杂草的田坎田塍,像给剃净了脸面,经阳光晾晒,一层层显出裸土的灰白,一层层稻秧的葱绿,春风推搡着稻浪,一波一波软软地涌来涌去,直涌上山腰,猛回头又涌下山脚。
  这期间,农闲牛也闲。田头路畔,寮角树底拴牢的水牛,嘴里虽有滋有味地啃着上年的干稻草,两眼却馋着稻田的嫩绿;本可安静自在地享受美食,却被成群的牛虻叮咬得直跺蹄,晃犄角、甩尾巴,借势驱赶狠毒的叮咬。牛儿不时昂首长吼几声,粗犷的哞叫声仿佛主宰了田间气象。到傍晚时分,村里的老农爱怜地把牛绳解开了,牵着母牛,后面跟着牛犊,呱嘚呱嘚走在溪岸田间石路上,一路稻香伴随,奏出别样的韵味来。
  当今,在城里待久了的人们,成天被市声车流机械轧轧之声震得耳目腻烦而麻木了,何曾重温眼下久违了的乡野景象,不得不回头多看几眼:山花簇簇,稻田千重,竹林叠翠,耳目为之一新。但这泥泞的村路留不住你的脚步,田野的气息拢不住你的归心,只不过借这乡村的景象换一换心境,舒展一下神经,涎津着稻香的味蕾,抚慰眷恋的乡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