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老幺的缘故吧,从小到大,我都疏于厨务。
上大学时每年寒假回家,厨房总是妈妈嫂嫂姐姐们的天下,大多数时候,我都跟爸爸在一起,协助他贴年画,或者跟爸爸一起给家里拟春联,有时候想到个好的,两人都乐得不行,每逢这个时候,我也会及时冲进厨房,跟那边汇报我们这边的工作进展,一家人各负其责,倒也其乐融融。
婚后第一年,回婆家过年,家里劳力有限,婆婆分配给我一个切红萝卜丝的任务,想来应该是觉得这个比较简单,可问题是,我以前哪里弄过这个?天寒地冻,手忙脚乱,龇牙咧嘴鼓捣了老半天,速度慢如蜗牛,萝卜丝粗如萝卜条。
结婚后前几年,夫妻两地分居,平时“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很少开伙。偶尔自己开伙,不是方便面就是挂面。记得有次老公和他的一位同学给我们那半间小屋加盖厨房,我负责做饭,下了一锅挂面,结果面煮得太久,臊子里的油又放得太多,吃起来极不爽口,老公小小地抱怨了一下,我还委屈得不行,毕竟,谁也不是成心的啊,对吧!
及至有了孩子,又接来公公婆婆同住,因为上班离家远,也不大做饭,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女儿小学毕业。女儿上初中后,我们搬了家,家离单位近了,给公公婆婆也另置了房子,做饭就成了比较经常的项目,有时中午时间紧,就沿途买点食物充数,那时候跟公公婆婆住得不远,公公婆婆有时也来帮忙,等到女儿上高中后,搬到离学校较近的一个小房子,我才算完完全全地沦为厨娘。
提起我做厨娘的历程,最该感谢的是度娘。常常是菜买回来,先打开电脑找度娘,“百度”完后厨娘才粉墨登场,由于基本功不扎实,学习做饭颇似猴子掰苞谷,常常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前阵子学了个辣子鸡,每次做前都要先默念菜谱五遍,就这还常丢三落四。可以说,女儿高中三年是我做饭最为频繁的三年,通过三年较为系统的厨娘生涯,取得真经如下:首先要学会扬长避短,厨娘的基本功之一乃是刀工,无奈我底子差、基础弱,刀工不行,切丝慢且粗,如果我“一条道走到黑”,一直在丝之粗细上纠缠,厨娘生涯一定会无法继续,所幸我比较聪明,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于到手的蔬菜,能切片的切片,能切块的切块,扬己之长,避己之短,一举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我的切丝难题。毕竟,你知道,也没见或听说过有哪种菜不切丝它就不行,对吧。
要善于取经,同事、朋友、亲戚甚至无意中遇到的好多人中,都不乏厨艺精进者,勤学多问,是提高并丰富厨艺的不二手段。如此日积月累,进步也不容小觑。比如,有个周末我晚饭后去楼下锻炼,跟一位妈妈聊起做饭的话题,她无私分享给我一个自制三明治的简单方法,我学到这个手艺的时候,女儿还在读初中,如今,女儿研究生毕业已经工作好几年了,三明治的做法我还常用;又比如,有次去给孩子开家长会,女儿同桌的妈妈给我分享了炒米饭的美味做法,到现在我也还时常“照抄”呢。
人生最大的苦痛,其实多来源于自个。《红楼梦》中的丫鬟儿金钏儿曾说过一句话:“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要说,此说可谓通透,遗憾的是,这句话却要了她的命。联系到做厨娘这件事,我的观点是,要对自己的实力有充分清醒的认识,这就好比,在考场遇到那种高难度的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附加题,不妨果断放弃。拿本厨娘来讲,就是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这个厨娘的“菜鸟”本色,不要自取其辱地去挑战那些高难度的饭菜项目,能做几种可以入口的家常饭菜,也就行啦。
由于水平有限,所以免不了会做出一些不大可口的饭菜,这当口,不劳别人张口,自己先狠劲自我批评,承认这个菜太咸,那个油也过于多了,饺子花椒放得太少,凉菜忘放白糖而且酱油也放多了,如此等等。想想看,人家厨娘都这样毫不留情地自我批判了,你们这些食客,还好再说什么呢?这时候吃客大多就会给你面子,在你的诸多缺点中努力发现优点,比如会用“总算是把生米煮成了熟饭”之类的好言来宽慰你。
还要勇于创新,做一些以前你身边人没做过的新鲜玩意。这样厨娘们在一起交流切磋时,你也能侃侃而谈,充充面子,你想啊,就算你身边人做饭水平再高,也大多并非专业厨师,有一些你会的新鲜玩意,她(他)还真不见得就会做,既然,她(他)无你有,当然你也就不是不能给她(他)当当师傅的嘛。做师傅的次数多了,自然也就会越来越自信的啦!
作为一个“半吊子”厨娘,其实经历更多的是教训。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有阵子做饭热情高涨,改变以往仅仅“填饱肚子”的素食风格,努力做到顿顿不离肉。鱼、虾、鸡、鸭轮番上阵,如此坚持了十多天,女儿患了疱疹,上网一搜,才知道疱疹是不能吃鸡鸭鱼虾的,我所谓的营养套餐,给女儿的疱疹起到了“火上浇油”的恶劣作用。
女儿去外地上大学后,我就告别了一日必三餐的厨娘生涯,食堂一吃近十年。2025年1月,女儿返回西安工作,由于她们单位没有食堂,我主动请缨开启了给孩子做中午便当的二度厨娘生涯,做饭水平虽说进步有限,收获的赞扬却早已有好几箩筐,这不免让我在厨娘的“职业生涯”上,继续一路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