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03日
一场千年中国社会大变革 一代陕北知识分子大觉醒
长篇小说《大陕北》(连载143)
○ 姬晓东
  李工要的能工巧匠和优秀管理者,马伯雄留给李胡子、李四等建过书苑的人,相信织女渠他们保险能漂亮拿下。回马氏庄园找人前,马伯雄在万合纺织厂买了两块布料,说了父亲和姨的尺寸让缝纫师傅算好。父亲见到布料很是高兴,说这洋布比土布织得匀称,姨更是高兴地说,布料好颜色好。老两口齐声谢了儿子,姨又去忙活,做马伯雄最爱吃的扁食了。
  马伯雄来马车队找李四,经济不景气,动工修建的家户少了,自打艾土地一走,闲来无事的李四接过马鞭,成为庄园里的李把式。马伯雄说了织女渠开工的事,渠道虽是土渠,但渠首和几个放水闸等主要部件用石方。李四十分高兴,说自己没麻达,就看常管家放不放。马伯雄说这个你不管,他又问李胡子在哪儿,想叫过去领料工地。李四面露难色,说试着找找,因为自己好久未见了。
  吃过晚饭,马伯雄与父亲坐一起,有一搭没一搭地拉话。他说了织女渠开工的事,父亲两眼放出贪婪的光芒,说那么多的滩地要变成水浇地,真是羡煞河西的人。
  也就一下子,眼里的光又变得黯淡起来,说不过也没甚意思,放过去起码赶紧买上三五十垧水地,而今没有这个冲动了,这个世事,土地到头来还不知好活了谁。马伯雄说:“世事的确变化太快,这样发展下去,过不了几年,人人都是土地的主人。”“人人是主人,那土地等于没了主人。”父亲说。马伯雄说,“那个时候,只有国家才是土地的主人。”父亲说,“大半辈子过来了,安居深山不怕变革,就怕自己的坟头没了烟火。”马伯雄知道在暗示自己婚姻的事,安慰说父亲大可不必担心,现在活得身体健康,百年后保险坟头杂草全无,且光溜溜圆。父亲大笑起来,连姨也听得抿嘴偷笑。
  “马老爷好!马公子,你找我?”门口站着个人,浑厚的中音因为发声太低,听起来像从音箱里发出的一样,嗡嗡作响。
  马老爷向门外看去,身子抖了一下,差点从太师椅摔下来。
   62
  让马老爷受到惊吓的,是站在门口的李胡子。他头戴镶嵌着红五星的帽子,身着灰军服,最令人胆战心惊的,斜挎一支长枪。
  “你有出息了,吃上队伍的饭。”马老爷意识到刚才的失态,打起精神不咸不淡地说,算是打招呼。面前这人是个极其危险的人物,他想提醒儿子,少跟这样的人打交道。当然,这样的人利用好了,会效犬马之劳的。儿子修书苑时,这人领料工地,倒是有板有眼。
  马伯雄给李胡子倒了杯茶,说了修织女渠的事,要推荐他去领料。听说要修织女渠,李胡子打心眼里高兴,是纯粹发自内心的高兴,是农人对土地那种深厚情感的高兴,他说能亲自参加修渠,功德无量,可就怕自己走不开。马伯雄说有啥走不开的,说完又后悔,看人家的穿戴,是组织里的人,入了组织,身子就不能自主了。他望着脑门熠熠发光的李胡子想,连这样的人,进了组织也被教育得服服帖帖,可想而知,共产党组织的厉害和强大。
  李胡子的确很忙,在吴起镇提出加入中央红军的申请被拒后,心情非但未沮丧,反倒反思起自己来。万仙如要他在灵魂深处闹革命,做一个纯粹的革命者,为党的工作干出实绩。回到米脂后,他参加了陕北红军游击支队,配合中央红军打了几次胜仗,同时在米东地区各乡村,协助苏维埃政权巩固成果。其他村里被分了土地和财物的地主,喊叫杨家沟那么多地主,你们为甚不敢动他们,却来欺负我们小家小业的人家,是不是共产党也欺软怕硬?李胡子也觉自己理亏,但至于为何不再次分马氏家族的土地,他不懂组织的意图,但从内心里他是不想动手的。马伯雄是他的救命恩人,让他动手是迈不过那坎。万一哪天组织命令他,带人去分马伯雄家的财产,自己下了下不了手还是两说。今天见到马公子,就借机劝劝,让他早做准备。到了那时,你情我愿,和平共处。
  “公子最近可好?听说你在城里开了纺织厂,恭喜恭喜。”李胡子说,心里想着开门见山说出来还是拐弯抹角。见马伯雄诧异地看着他,李胡子腼腆地笑了,低头又说:“马公子,你说是城里好,还是乡下好?我觉得咋说也是城里好。”
  “咋问这个?是不是下一个问题就是,日本好还是中国好?哈哈。”马伯雄说笑道,自己眼里的李胡子,从不是这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