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22日
戒烟记
○ 海未平
  我曾为戒烟做过很多努力。
  我选一个时间点作为戒烟的开始。那一刻的斩钉截铁,是我积攒了好长一段时间的决心。我会掐灭没抽完的烟,狠狠地将烟蒂掼在地上,也会忿忿地掏出打火机,扔向野地和草丛。决心有多大,掼烟蒂时抡起胳膊的弧度就有多大,扔打火机的距离就有多远。我极力想把对自己的愤恨和不争气扔出去。
  我甚至写戒烟笔记。专门买一方手掌大的装帧精美的笔记本,认真记录开始戒烟的年月日和具体时刻,重重地用笔尖在本子上写下“开始戒烟”。还把小本子揣在口袋里,想抽烟时掏出来记上一笔,“12:34,午饭后,突然想抽烟,切记不吸”。
  我还放出风去“我戒烟了!”,郑重其事得像发表一个严肃的对外声明。我总觉得这次我一定戒掉了,一定经得起“舆论监督”,也一定会谢绝递烟而来的诱惑。
  我要戒烟的消息引起朋友们的关注,并因此收到了两本亚伦·卡尔《这本书能让你戒烟》。一本是一位朋友读过的,蓬松陈旧沾有汗渍的书页,记载着他读书时的认真和戒烟时的决心。有一天,他拿书到我办公室,双手递给我,说:“我看了这本书,把烟戒了,你看了绝对会戒掉的!”表情虔诚而笃定。几个月后的某日,在楼梯转角处,我猛然碰见他正背过身“嗞嗞”地抽着烟,于是立即转身逃走,我一向见不得别人的尴尬。这伙计又复吸了。另一本是一位兄弟买的新书邮寄给我的,这位兄弟确实戒断了。想想当年,他也是一天一瓷碗烟蒂的量,这让我无从怀疑《这本书能让你戒烟》的力量,但我并没读它,因为我更相信自己的毅力。
  我是从三十岁开始抽烟的,那是一段昏天暗地的日子,穷困潦倒,疲于奔命。为了养家糊口,每天熬至深夜。我点燃平生的第一支烟,是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晚上。说是为了解乏,其实是想找一个办法把自己从绝望中救赎出来。与其说是抽烟,不如说是自我安慰,自怜自艾。这一抽就是五六年。
  三十六岁那年,突然不想抽烟了。第二天,顺手就把抽剩的半盒烟和那个用了好多年的打火机,扔进了路边的垃圾箱里。坚持一年有余,我始终没有抽一根烟,也没有刻意地提醒自己要戒断,就是不想抽了。别人递烟,我会很自然地婉拒,看见别人抽烟也不觉得特别馋,闻见烟味甚至还觉得有点呛。父亲是那年的秋季晕厥的,大口大口地吐血,半夜送到医院,我连夜赶回去。看着曾经像座大山一样的父亲轰然倒下,脸色苍白得如同一张纸,身体虚弱得没有了形状,失去的恐惧和绝望瞬间占据了我的每个细胞。我却无能为力,我只是站在床前惶恐焦灼,手足无措,浑身抖抖索索,像狂风中的树叶。站在街上点燃一支香烟后,我强迫自己安静下来,在一团乱麻中寻找该干什么、能干什么的线头。香烟,又一次复吸了。
  复吸容易,再戒难呵。
  十年多时间,我大概能记清楚我曾经吃过什么好吃的,但我却不记得戒过多少次烟。最后得出一个真理般的结论,“戒烟很容易,一天可以戒很多次”。
  第二次下决心戒烟,我已经四十有五。戒烟的原因是听到高中同学虎虎肺癌去世。这次戒了三个多月。有天晚上,领导让我陪客户餐叙,饮酒入酣,对方突然提出,“海经理,来啊,抽支烟。”我连忙摇着双手低声说道,“戒了,戒了。”客户涨红脸,大喝一声:“抽一支!”万般无奈,接过香烟点上,连声夸道:“好烟!好烟!”
  戒烟,复吸,再戒再吸。我戒烟已经在圈里有了名声。后来再提戒烟,同事老王用眼睛白我,“我都怀疑你的人品了!”
  五十一岁了,我觉得该彻底戒烟了。这次没有太多纠结,没做太多准备。这个年龄还有什么好焦灼好忧虑的?生活不过如此。没有患得患失了,也就没有绝望和恐慌了。戒烟戒得很自然,也很顺利,好像一切本该如此,好像压根就没抽过烟。只是从第三天开始,口腔溃烂,牙疼无比。扛了几日,去医院就诊,那个年轻大夫问了几句,然后说:“老先生,戒烟之后口腔里的菌群会发生改变,口腔和牙龈就容易发炎,给你开点消炎药吃几天就好了。”再过几天,牙疼未绝,虚汗却长流,吃饭时流汗,睡觉时流汗,喝口开水也流汗。不抽烟了,身体需要重构生态系统。还好,抽烟的欲望却再未唤醒。
  看来,这次我真的把烟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