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3日
一场千年中国社会大变革 一代陕北知识分子大觉醒
长篇小说《大陕北》(连载60)
○ 姬晓东
  “这可太好了,谢谢父亲。”马伯雄激动地站起来,说。
  “我和常管家盘点了家底,余粮不是很足。这两年跌下的亏空太大,各种花费成倍地增加,去年学堂为留住学生,一次性给学生家里的资助,比往年多了几倍。所以书苑修建要分步,以工代赈,百年大计。”
  马伯雄手舞足蹈起来,说:“有个事,还请父亲同意。”
  “是说李家弟兄的事?”
  “您简直是神机妙算。”
  “还真是他们的事,还是趁早打住。上次你救他们,那是神神老人家显灵,让他们福大命大造化大。既饶一命,该皈依佛祖,吃斋念佛,面壁思过,幡然醒悟。”
  “父亲,李四出狱,您再没让他回庄园,马苗为他求过情,但我没说一个字。这次修书苑不同,是真需要他们。您知道,李三是个猎人,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领事,乡亲们大凡小事都请他当总管,因为他很有号召力、组织力。李四呢,在米脂、绥德包括延安一带,是数一数二的好石匠,雕龙刻凤的能工巧匠,朱雀玄武的墓门石,造型各异的炕头石狮子,他是样样精通。我设计的书苑,只有他们参与,才能建成精雕细刻的精品,成为不朽的作品。”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但他们犯的是过吗?他们属于歹人,是土匪啊。”
  “父亲,我上学堂那会儿,记得庄园里捉住一个从黄河对面过来的小偷。祠堂里商议说先痛打,后送官府。您却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光明堂主嘲笑您,激您,说你要不是假善人,就把小偷带回光亮堂。您果然带了回来,罚小偷种地干活,重新做人。那人‘躬自厚’,将功赎罪,脏活累活抢着干,最后是您给盘缠让他回了山西。他改邪归正后,成为阎锡山的营长,还专门过河来谢过您的大恩。”
  “两次牢房蹲得,让你越来越仁慈善良,却不懂世事了,这样下去是要吃大亏的。”
  “谢谢父亲提醒。”马伯雄再次道谢,知道快说动父亲了,“话说回来,李四在庄园的学堂里,对马苗的帮助还是很大的,我们把他请回来,书苑开工活不忙的时候,可以过去帮马苗,继续管理学堂。”
  “不提马苗不气人。‘通天苑’的万公子,前一阵又来了两次,巧了,都是你不在的时候。我警告过马苗,让她少与那个万公子往来。她说我想多了,万公子是来乡下采甚风的,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真不知道甚作业要做到乡下来?我担心他们发生了事,会丢人现眼的。唉,魏家少爷要不是出事,马苗的娃娃这会儿也该会跑了。”
  “事过了几年,就再不要提魏家了。”魏家是米脂城的大户人家,马苗在十四五岁时就跟门当户对的魏家儿子订了婚。
  几年前的伏天里,小魏在无定河里洗澡冲凉,耍得不亦乐乎。谁料,城这边晴空万里,西边的横山沟岔山洪暴发,凶猛的洪水堪比脱缰的野马,涌入无定河里的瞬间,浩浩汤汤涌到了米脂。看见事态不对,小魏慌忙爬往岸边,却被一个漩涡裹挟,三天后才在清涧河口发现。从此,魏家成了马氏庄园的忌讳,马老爷脱口而出说,足见他是多么着急。
  听说万向明偷偷来马氏庄园,马伯雄费起了思量。明面上,万向明对自己尊重,但在内心是有所忌惮的,不然为何自己在榆林时他才敢来。万向明连他的哥哥、姐姐都认为有问题,咋能让马苗与他接触呢。是该告诉马苗的时候了,趁早灭了她心里燃起的火苗吧。
  30
  黄土高原最美的季节,是送走满眼重叠的翠绿,从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落兮雁南归开始的。绿色诚然美丽,却是不能当饭吃的风景,收获才是踏实的生活与沉甸甸的希望。秋天里,绵绵起伏的山峦,竖着看,躺着看,平面看,立体看,满目皆是缤纷的色彩,满世界里飘着果实的芬芳。白色、粉色的荞麦花刚刚收拢,一蓬蓬红高粱仰天歌唱;沉甸甸的谷穗弯腰,对着厚重的土地深情地亲吻;粗壮的玉米抖动随风飘逸的红缨子,似乎要得意地掰开自己的身子,炫耀最美的金黄色。最得意的还是站在山头招手的野向日葵,跟着太阳扭动大脑袋,可以笑话裹住金色的玉米是夜郎自大……
  这是连续大旱之后,陕北迎来的第一个丰收年。一颗颗沉甸甸的果实,在城里人的眼中是制作美食的食材,在从饥饿里死里逃生的陕北人眼中,是果腹救命的宝贝。他们把未到手的喜悦暂时怀揣,起五更睡半夜,连走路都能累得睡着,但即使是变驴做马,也要将金贵的粮食,一粒不少地全部归仓。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