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27日
一场千年中国社会大变革 一代陕北知识分子大觉醒
长篇小说《大陕北》(连载51)
○ 姬晓东
  她问,仅此而已?万向明说,这还不够?金秀说,今天不谈组织,说说其他,比如喜欢的事和喜欢的……万向明脸红了,金秀窃喜,催促说呀。万向明吞吞吐吐,低声说金同学你听过“米脂婆姨绥德汉”的吧。金秀歪头不解。万向明说自己心里有了一人,她是米脂婆姨,大户人家出身,那可是真真的俊,像桃花水一样的纯和甜,说着,竟独自陷入陶醉里。金秀的脸由阳光灿烂瞬间变为乌云密布,默默放下碗筷,腾地站起,走了。
  炸豆腐、炸洋芋、粉皮、大白菜,对,最重要的是羊肉,万向明自言自语念叨,挨个夹到碗里却不吃。早感觉到金秀的火辣辣,可是对马苗的爱,让他下了拒绝金秀的决心。马苗,这会儿你在干吗?要是坐在这儿,我们该是多么幸福啊!他的两眼无神,憧憬起来美好的生活。
  “伙计,问个事,知道司令部在哪儿?”邻桌人见万向明百无聊赖,凑过来问。“司令部,榆林城里三岁的娃娃都知道,你们是外地来的?”“是。兄弟不忙的话,过来坐坐,喝一杯。”
  邻桌坐着五个操关中口音的彪形大汉,足有两米高的大汉端起酒,万向明声明自己不会喝。大汉问你难道是念书娃娃?万向明说我不是娃娃,是榆中学生。榆中?他们交换眼神,显然对榆中颇感兴趣。大汉环顾左右,悄悄问知道石谦旅长和清涧起义的事不?万向明警惕地看着左右,悄悄说莫谈国事。嘿嘿,这算上国事了,挺好挺好,是我们的骄傲。万向明觉得他们得意了,问来榆林做甚?做点小买卖,贩你们陕北的五谷杂粮。万向明冷笑一声,说陕北旱得快着火了,哪有杂粮留给你们倒贩,说,你们究竟是干啥的?几个人眼神慌乱了,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万向明笑说幸亏遇到的是我,要是遇到宪兵队,这会儿,你们还坐这儿吃饭?说不定呀,脑袋早被人家当饭吃了。大汉们颇为尴尬,两米大汉干咳几声,说谢谢小兄弟指点,看你是个正当人,也就不瞒你了,说个秘密,敢不敢听?敢啊,我有啥不敢的。万向明痛快地回答,神经被刺激得兴奋无比。听完他们的故事,他被惊到。原来,他们是石谦旅长的旧部,专来榆林找井岳秀报仇的。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举行了“八七会议”,会上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得到全国响应。陕西省委和陕北的党组织,审时度势分析了新六旅秘密党组织的构成,认为条件具备,遂成功举行了清涧起义,成为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北方地区的第一次武装起义,震惊国内外。短短几天里,起义大军势如破竹,一路南下攻占宜川等县城。井岳秀惊恐万分,调兵遣将分兵几路剿杀,起义部队被迫离开陕北,惨烈撤退中,先是南下,后来北上,退到陕甘宁交界处时,近千名官兵仅剩二十多人。被打散的官兵们绝不死心,以大汉李连长为首的五人,秘密潜入榆林,准备伺机刺杀井岳秀,以告慰石旅长冤魂。欠缺的是,他们第一次来人生地不熟的榆林城,刺杀行动对他们而言,就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万向明告诉大汉,自己就是组织的人。组织一词出口,他们心领神会。像是见到失散多年的亲人,李连长一把拉住万向明的手,说老天爷在冥冥之中帮忙,让我们在芸芸众生里,不费吹灰之力地相识。万向明飘飘然了,说你们在客栈等消息,听我的具体指示后再行动,记住,万不能轻举妄动,更不能告诉第二个人。
  自诩皇族的榆林城人,礼数繁杂,节日如麻,就说上坟敬先人,有清明、六月六、七月十五、十月一、冬至和过年六次。节日月月有,有点名堂的,是四大节、四小节、二十四个渣渣节。独特的小城贵族文化,让人们无时不沉浸在节日的海洋里。
  今天便是一个渣渣节。驼峰山上的老爷庙起会了。万世共仰的关公,彪炳日月,大气浩然,集忠、义、信、智、仁、勇为一身,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传递出道教趋同的三观。每年起会,这儿比别的庙会更热闹红火。前天,庙会的管事们放出消息,说井司令在起会时,要亲自拜谒关公。
  那次祈雨成功,马伯雄对神鬼与玄学,有些认同了。人常说“不可不信,不可全信”是有道理的。在逛过无量殿、东岳庙、青云山的几个庙会后,他悟出庙宇建筑构建起的宏大美感。就说眼前的关老爷庙,外观是红墙绿瓦,高垣围峙,楼阁耸立,古木参天,进入里面,殿堂肃穆,楼亭嵯峨,寂静幽邃。其布局更是奇巧,利用自然地势依山而建,又加了基台,凸显帝王宫阙的庄严。在最高处构筑二层三檐九级式楼阁,规模气势很是威武,无论是建筑结构学和美学,运用得完美无瑕,令人肃然起敬。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