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10日
一场千年中国社会大变革 一代陕北知识分子大觉醒
长篇小说《大陕北》(连载41)
○ 姬晓东
  马伯雄轻松了,说自踏上家乡的土地,所见所闻让他心安不了,民国了还有人饿死,这是这个社会的悲哀。马老爷叹气说人间悲剧我们焉能制止,还是考虑眼前吧,你既回来,就该考虑马氏庄园的未来。马伯雄望着父亲,说自己就想把救灾、救命与实现理想完美结合。父亲说世上哪有鱼和熊掌兼得的好事。马伯雄说有,是我蹲在大牢里想出来的。
  “别弯弯绕,你到底想做甚?”马瑞琪饶有兴趣地问。
  “搞毕业设计时,满脑子是黄土高原和马氏庄园,所以做了中西合璧的庄园设计,顺利通过毕业,还拿到设计大奖。但是,设计再好也是纸上谈兵,要成为有生命的实体建筑,需要的是钱和时间。”
  “你是打算……”“把设计落地,在庄园里修书苑。”“修书苑?眼下的时机不对。”马老爷摇头,就差说出反对了。“不,也许是最好的时机。可以用以工代赈的办法,慢工细活,保证质量,延长工期,变相救灾。再通过示范作用,让更多的有钱人都做以工代赈。”“以工代赈不是新提法,我记得《晏子春秋》里记载过,齐饥,晏子因路寝之役以赈民,就恐怕是最早的以工代赈。”“这么说,您同意了?”“我问你,书苑要修多大?用多少银子?大灾之年大兴土木,是大忌。即使修,也不能兴师动众,更不能贪大求洋。这两年只出不进,家里的那点底气,耗得差不多了。”
  “占地一垧多,工期三五年,也可能是十来年。可是一旦修成,一定是陕北,不,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好的窑洞庄园。”马伯雄兴冲冲说着,似乎一座书苑在他的眼前拔地而起。
  “那就再议。”“谢父亲。还有……”“是那几个人的事吧!”马瑞琪替儿子说出来。“对,他们是不畏权贵为民喊冤、敢作敢当顶天立地的陕北汉子。他们出来,就是书苑第一批以工代赈的人。”“打住,先不说他们了。”马老爷戛然而止,抢官府粮仓,自古有过几起,抓住了又有谁能活着出来。
  开仓放粮的消息没等来,马伯雄等来的是要枪毙李胡子的噩耗。几条活蹦乱跳的年轻性命,就要消失在人世间,化为几撮黄土,听起来就很可怕。“骗子王县长,不是说他们随后就能出来?”马伯雄怒骂,道。
  “幼稚,人家是说过随后出来,但没说是活着出来,还是死了出来。”马瑞琪嘲笑说,这个结果早就料到,只是看透没说透罢了。
  马伯雄的头嗡地大了,咋那么轻信了王县长?不过,不信又能咋?努力一把,死马当作活马医,上榆林找井大人,政府不至于烂到芯了。他心急火燎地去了榆林,街头竟然遇到了万向明。
  “马公子,你来榆林也不打招呼?”万向明见到马伯雄有点小激动,埋怨道,发现马伯雄的包里有几根玉米棒子,毫不客气地全掏出来,说我好有口福。这是庄园小菜园里种的,还没完全熟,玉米粒一掐都是水。马伯雄说:“煮熟给你哥送两个,你妹也在榆林?”马伯雄貌似不经意地提及万仙如。“在啊,她忙呢,三两天也难见影子。不说了,我要去上课,回见。”怔怔地望着万向明远去的背影,马伯雄想不来大家闺秀万仙如,能忙啥?难道——想起米脂两人相撞的那一刻,他倒吸口冷气。
  在天神庙巷口的烩菜馆里,金秀喝着羊汤,望着窗外发呆。上次组织同学游行的次日晚上,八十六师宪兵队闯进学校,将她和十几名同学抓走,罪名是聚众闹事,扰乱社会治安。万向明和宪兵打闹起来要救她走,被一枪托打得嗷嗷直叫。狱中,她被多次提审,罪名往共产党嫌疑分子上靠,但她一口咬住不承认,对方没丁点证据也就无法定性。一周前,她和同学们被无罪释放。昨天有消息说,之所以释放他们,是陕北特委和榆林支部找到南京政府教育部大官说了话,责令井岳秀放人的。今天组织安排她与联络员见面。到底是谁?暂时不知。
  “你好,金同学。”
  一位淑女款款过来打招呼,金秀一个激灵站起,说:“我认识你,万府大小姐,万向明的姐姐。”
  “你是……”万仙如淡淡泛出吃惊,打量着她,问:“在等朋友?”
  “对对,等朋友,不过他没来,我们先聊聊。请坐,万小姐。”金秀热情地说。
  瞥见女子手里一幅“镇北台”剪纸,万仙如心里咯噔一下,此人看来很不成熟。她四下打量周围并无异常,缓缓坐下问:“你是横山人?你家院子里有棵葡萄树?”
  金秀吃惊地噘起小嘴,忙看左右,说:“对,是棵葡萄王,有一百年了。”
  对上接头暗号,金秀默默握住万仙如的手凝视着,来自心灵深处的力量油然而生,万家的大小姐也是组织里的人,足以证明共产党组织的广泛性和平等性。想着想着,她的信心倍增。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