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儿见人第一句话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鄙人姓子名儿,叫子儿。”第二句话是:“子是大姓,孔子就姓子!”
然后两眼炯炯有神,极细致地打量着你。如你晓得子姓,子儿便热情抓住你手,如同打麻将半天不和突然就摸了张“杠上开花”般喜庆;若你一头雾水,子儿也不奇怪,毕竟是段古史知识,但他会义务普及,随之娓娓道来:“古人有姓有氏。姓是大宗,氏是分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生的便是商祖契,赐姓为子。孔子本是商人后裔,姓子,氏孔,名丘……”
也有话不投机或冷嘲热讽者,逢此情形,子儿会戛然而止,转身离去,唯恐避之不及。他坚定地以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并咀嚼出一条铁律:没眼色等于没文化!
子儿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推荐上大学,高级知识分子,科研院从事计量工作。他好说辞,亦关注民俗俚语,当“没眼色等于没文化”这句话闪念于心时,他深以为然并力行之。
科研院派子儿到工地检查,工友们见子儿斯文,耐心听完他的讲述,由衷感慨:“子工,文化人。”
“胡叫个啥?没——”子儿本想说“没文化”,又看人家刚赞过他,怎好恩将仇报,转而言道:“没眼色!我又不是女人,是女人也不能叫子工(宫)啊。 —— 你们就叫我子儿高工。”
工友们连连点头。忽然一个两眼同样有神的见习生举手提问:“请教子儿高工,子既是国家大姓,那子鼠又是何意?”
工友们面面相觑,与其说这见习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倒不如说就是个愣头青,没眼色。不料子儿欣欣然,他扶了扶近视眼镜,先是肯定了年轻人的好学精神,然后爽朗开讲:“这是个大学问,现在我提纲挈领说三句。第一,子代表商祖契。第二,契等同于书。第三,书鼠谐音。”子儿讲得兴奋,右手指扳着左手指上下比划,依次按下左手大拇指、二拇指和中指,最后竖起右手大拇指进行小结:“这就是子鼠渊源。”子儿似乎知道工友还有疑惑,不住补充说:“大伙不要小瞧老鼠,你看半夜十二点前后,只有老鼠在忙,有个故事叫‘鼠咬开天’……”
这么一说,见习生乐了,红着脸又举手:“子儿高工,既然老鼠开天辟地,您干脆改名叫子鼠吧!”
不及子儿发作,工友中一长者眼明口快,打破了这瞬间的沉默与尴尬,长者建言是子儿改名为子牛,一来鲁迅先生有诗“俯首甘为孺子牛”,二来牛人牛市,厉害又吉祥。
子儿不悦。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如何又改得?还有,这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的做派让他生厌,他一下子没了兴趣,双目便多了几分迷离。
见习生没有理会到长者插话是为他解围,仍沉浸在被子儿高工褒掖的喜悦之中,此时见子儿闷闷不乐,便想着长者建议多是目光短视,急功近利,遂鼓足勇气,大胆再提议:“以学生之见,十二生肖中龙虎为大,现在龙年即临,按理叫子龙,但子龙易误会为刘备四弟赵云,您看子虎如何?”
子虎不是纸老虎吗?抑或之乎者也哉?这是你等该问的吗?子儿复嚼着他自鸣得意的一句话“没眼色等于没文化”,长叹一声,旋即悻悻离去,却被那骤然飘风打了个照面,眼镜掉到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