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上课,在给孩子们讲我小时候生活的点点滴滴时,有一件事忽然就冒到我眼前,感觉心被紧紧地揪了一下,泪水不知不觉地滑落,时间过去那么久,留存在心底的记忆依然那样清晰。
小时候,由于家住在偏远的深山里,条件艰苦,家庭贫穷。因为住的地方离学校非常远,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却依旧上不了学,只能把寄居在外婆家的哥哥叫回来,同我一起去离家还有四五里的村小上学。记忆中,常常月亮还高高地挂在天空时,我和哥哥就往学校赶,其间要经过密密的丛林,黑漆漆的一片。走过那森林时,我经常吓得浑身发抖,有时实在害怕,就自己给自己壮胆,大声唱歌。哥哥是正式一年级学生了,我才跟着旁听,考试时哥哥偷偷给我说答案,我似乎对学习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似乎觉得自己很笨。
记得上三年级时,因为母亲觉得我们上学路途太遥远,中午吃不上饭,便决定把我和哥哥送到外爷家上学。秋天的早晨,母亲背着一袋红豆,我跟在后面,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洒下母亲的汗水。外爷在街道只有很小一座房子,经营一个小商店。我记得母亲哭着求外爷留下我们,我看到母亲流泪的样子,心里很疼痛,真想告诉她,我们回去吧,我不念书了。
随后母亲领我去学校,母亲背着一大袋红豆,领我去粮站,粮站正好在学校对面,我听到一墙之隔的学校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心里很是羡慕,觉得家住在街道上的孩子真幸福,可以在中心小学上学。母亲要把那袋红豆卖给粮站,给我换学费。卖红豆也不是一帆风顺,收粮的工作人员让我们把红豆倒在水泥地面上,只记得那个穿着工作制服的中年男人态度很恶劣,把我母亲的沙袋看了看,就一把扔在地上:“到地上捡吧!这样给谁卖?”我几乎不敢看他阴沉沉的脸,似乎我上学的梦想就要破灭。记得粮站那偌大的水泥院子里还晒着许多豆子,有一种白豆晶莹剔透,像雪一般,我第一次见它们,觉得好美、好特别。可是我无暇顾及这些。我和母亲在火红的太阳下焦急地挑拣着,汗水打湿了母亲的衣衫,母亲长长的粗辫子和手中的红豆,至今依然像一幅画一样清晰。母亲把里面不合格不饱满的一粒粒挑出来,然后把又大又圆的装到袋子里。再次递给工作人员时,他们再次细细打量,挑选,才倒进了装粮食的大麻袋里。直到母亲把几张十元的钞票紧紧地攥在手里,我悬着的心才放下。母亲领着我去找校长,找老师,我被分到了三年级教室上课,上第一节课,那位身材魁梧的男老师夸我生字写得好、记得牢。从此,我便喜欢上了学语文,语文也学得越来越好。
时隔多年,母亲的那半袋红豆依然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感受到了一个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及母亲寄予我深深的期望,我似乎看到了老家那贫瘠的土地上,母亲艰难地在田地里耕种,汗水打湿了衣衫,母亲背着沉重的一大袋红豆,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地走着。母亲为了供我们上学,流尽了泪水,我的泪便悄悄滑落……
如今,当我为了孩子不懂事而伤心难过时,当我在漫漫黑暗看不到光明时,我便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的那袋红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