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15日
塞北大漠的守望者
○ 张桂英
  这次下基层活动从路遥笔下的铜城出发,过黄陵来到陕北大漠,从退出历史舞台的关中老矿井到现代化智能矿山,从化工企业到智能物流园区。我们经历了一次跨区域、跨时空的穿越,那些载入史册、可歌可泣的煤炭人的丰功伟绩激励着一代代人踔厉奋发,不断开创新的辉煌。
  走进鸭口煤矿,我们来到了路遥文化展馆,了解他在煤矿工作生活的历史。很多人认识煤矿是从《平凡的世界》开始,看着展馆内路遥与矿工交流的珍贵照片资料和实物,感觉他一直未曾离开。感谢他用生命为煤矿工人写作,笔触始终对准普通劳动者,记录他们的痛苦和欢愉、愿望和心声。我站在他的雕像前,想告诉他,经过几代煤炭人的努力奋斗,传统煤矿正在改头换面,煤矿人“坐在地面采煤”的梦想已变成了现实,曾经危险黑暗潮湿的掌子面,靠人工炮采挖煤的劳动场景一去不复返,煤矿从传统落后的“灰头土脸”实现了“地面像花园,井下像工厂”的华丽转身。
  在王石凹煤矿,我感觉回到了儿时生活过的矿区,矮旧的小房,沉寂的街道,曾经的市井繁华和烟火气息已不复存在,只留下紧闭的门窗,还有守望着它的留守老矿工们。王石凹矿1957年由苏联援建,曾为国家建设累计贡献5000余万吨优质煤炭,随着铜川煤炭资源濒临枯竭,它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政策,于2016年正式停产关闭,这是关中老局几个大矿的共同宿命。现如今,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建设正在推进中,几代煤炭人的无私奉献和辉煌历史将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一路北上,走进黄陵一号井、袁大滩煤矿、红柳林矿业、智能物流园区,一场如火如荼的科技革命正在推进中。
  一路走来,我不停透过车窗寻找传说中的毛乌素沙漠,目光所及皆是草木葳蕤的繁荣景象,看不到黄沙的影子。无论是公路两旁、田间地头还是沟洼河边,总能看到一棵棵枝叶茂盛如怒发冲冠般的孤寂树影。同事告诉我这种树叫毛头柳,毛头柳浑身是宝,树皮可药用,树干可修房、做家具,枝条可编织成篮成筐,劈成柴可做饭取暖,养活了很多老百姓。千百年来,这些柳树被砍了一茬又一茬,只剩下光秃秃的2米左右形如拳头的树桩,来年从伤口部位,又会生出新的一簇簇枝桠,侍养着这片贫瘠土地上的人们。
  初次相遇,我便被它坚韧、苍凉而傲岸的气质俘获,我穿梭在一棵棵毛头柳中间寻找唐诗宋词里流转千年的边塞风光,却始终不曾邂逅范仲淹笔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悲壮景象。如今的塞外大漠早已不是当年的黄沙漫卷,孤城建起了一片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铺天盖地的绿洲掩去黄沙古迹。悠悠千载,只有伫立千年的这片毛头柳见证了秦皇汉武朝代更迭中的金戈铁马、烽火硝烟,以及煤炭人艰苦创业、发展壮大的奋斗史,他们在金色的砂砾中蓬勃生长,热情而豪迈,孤勇而顽强,尽显生命的执着和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