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10日
野菜帖
○ 王祥夫
  东北人把蒲公英叫做婆婆丁,婆婆丁蘸大酱不难吃,婆婆丁的种子是个白茸茸的小圆球,用嘴一吹就会飞得到处都是,所以没见过有人种婆婆丁的,因为它的种子会飞,几乎是无处不在到处都有,墙根和道边,或者是墙头之上。我住的六楼之上,南边露台上的花盆里就长了不少婆婆丁,也没人去种它们,它们完全是自做主张,就那么随风而至在盆子里茁壮地生长了起来。
  我母亲在世的时候,常去南城墙根下看那里的石竹花,回来的时候手里总会采一大把婆婆丁,就那么洗洗蘸大酱吃。婆婆丁的小黄花可以用和得很稀的面糊拖一拖下油锅炸着吃,味道也不能说不好。我认为婆婆丁的发音是从蒲公英演变过来的,不信你多念几遍蒲公英,连着念,念着念着你就会觉得分不清了。
  婆婆丁的叶子可以用来饲小蚕,蚕刚孵出来的时候是黑的,像小蚂蚁,这时候桑叶还没长出来,到地里找些婆婆丁,那些小蚂蚁似的小蚕一点都不会嫌弃。小蚕除了吃婆婆丁还会吃榆树叶子,有时候给它们点菠菜叶子也照样接受。这些事在南方不会有,但在北方是这样,我读小学的时候,学校在管理上像是很随意,我们的陆老师,有一次拿了几张蚕种,给同学们每人分了一点让同学们学养蚕。北方的地面上很少桑树,而桑树叶子又像是要比别的树叶子出得迟,同学们就去地里找婆婆丁,或者去榆树上捋新嫩的榆树叶子。婆婆丁在山西这一带不算是什么正经野菜,春天来的时候可以说是正经的头牌野菜是田苣,田苣分甜苣与苦苣。甜苣也不甜,但没苦苣那么苦,但人们还是喜欢苦苣,说是下火。在民间,人们好像一年四季总是在上火,从南方到北方都如此,南方人动不动要喝凉茶下火,北方的人就是个吃甜苣和苦苣,动不动来一碗苦苣汤,也不难喝。我直到现在都分不清什么是甜苣什么是苦苣,反正它们都是苦的。这边乡下有个习惯,是在春天的时候采大量的甜苣和苦苣,挑过,用水洗了,再用开水焯一下,然后把它们都攥成一个又一个的团子,这些又黑又绿的团子被码到小口的坛子里,要码得严严实实,码满一坛子再码一坛子,坛子口用被开水氽过的杨树叶子死死塞住,这样放满田苣的坛子要口朝下放在阴凉的地方,据说可以放一年,到了冬天没菜吃的时候就取出来拌点油盐吃。有时候人们还会用它们来包莜面大饺子,莜面饺子就没有小的,都很大,莜面饺子里边的馅子是一点盐都不能放,用山药丝做馅子不能放盐,用田苣做馅子也不能放盐,为什么,我不知道。吃的时候把蒸好的大莜面饺子用手掰开往里边先倒一股子醋,我吃不来这种饺子,但老乡们吃得很香。
  婆婆丁和田苣我认为是属于同一个科属,它们的叶子都差不多,又都是开小黄花,但婆婆丁的叶子和花都要比田苣大一些,田苣叶子的颜色微微发灰,灰之中又有些赤紫,总之颜色是比较复杂,要想把它画出来还挺费事,好在也没有人画田苣,婆婆丁有人画过,是工笔,一大幅婆婆丁,足足有上百朵的花,我当时在心里想这又何必,这好看吗?不好看。不就是婆婆丁吗?但我嘴上不说。他们问我这画好不好,我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