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又一个蟋蟀鸣寒夜时分,原本满头青丝的王郑氏早已熬白了头,没有王文、王武的王家堡还是她的家吗?原先一晚上还能睡六七个小时,到现在已经是身蚀神迷彻夜不眠了。
她整宿整宿地在炕上靠着被子猫似的窝着,须臾不离手的佛珠,在她手里不舍昼夜地捻着。原先二更才点燃的香烛也变成了长命香,点燃一支还剩寸把长,她就拈着另一支在佛堂前伫立着。佛祖已经成了王郑氏全部的生活内容,除了上茅厕,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她都枯守在房里,最后她干脆叫姜财儿在佛堂的右上角给她专门盘了一个小土炕,吃住都和佛祖搅在一起了。丫鬟们把饭一端进佛堂,王郑氏就诚惶诚恐地赶快接住,颤颤巍巍地颠着三寸金莲一阵小跑把饭碗捧到佛堂的供桌上。望着渐渐上升的袅袅热气,王郑氏满眼是王文、王武狼吞虎咽的样子。天稍一反常,她就揪心孩子们的冷暖,夹衣有没有,棉衣褥子的棉花厚实不厚实;她一感冒咳嗽,就立马操心孩子们是否也有病,是否有药吃。王郑氏整天整夜担惊受怕地煎熬着。天冷了她忧,天热了她也忧;饭菜可口了她想,饭菜不可口她更想。没有一天心平气和的日子,最开心的日子就是孩子们来信的时候。每一封来信,她都紧紧地攥在手里,生怕飞走似的。王绅老先生就成了她和孩子们互诉衷肠的桥梁,每封信王老先生念了两遍,她都还嚷着让再念。
“碎爸,还说啥了,孩子们还说啥了?”
直到每次郑倩茹女士捧着信再读一遍后,她才半信半疑神神道道地离去。三个孩子总共才来了四封信,她最心肝宝贝的王武来了两封信,王芸和王文在春节时候来过一封信后,已经有大半年没有音信了。王武来信说他王文哥和帖礼志一样上了中条山,王绅和郑女士嘴封得撬都撬不开,愣是没有给王郑氏吐一丝儿口风,整个书房沟的人都知晓,有两个后生在抗日的最前线打日本鬼子,就剩最担心的娘不知道。
在书房沟和王郑氏同一感受的就是帖王氏了。帖礼志一上战场,帖家孝就从孩子由风陵渡寄回的信的邮戳上看出了端倪,好生生的一个小伙子不在西安上学,不去延安闹红,跑到风陵渡那还用细思量吗?帖王氏可是西安城的大小姐,那可不是睁眼瞎,帖礼志的信一到家里,只言片语,她的心就凉得像夏日深井里的冷水。风陵渡那可是陕西抗日御敌的最前沿,都跑到最前沿去了能不叫人揪心吗?他们老帖家这一脉就守着帖礼志这一根独苗,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可真是麻绳从细处断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那可是天大的磨盘,对他帖家孝而言,是想扛就能扛得住的大山吗?帖王氏全然没有了昔日故作淡定从容的风采,像秋后冬至时的树叶,已经没有一丝的生气了。原先帖王氏还和沟里的老少村妇厮搅在一块儿,东家出来,西家进去,干些锅前案后的面子活,说一大背篓都背不下的家长里短;现在是连上自家的厨房帮忙都懒得去了,饭菜的可口咸淡她已经没有一丝热情了。除了初一、十五去龙泉寺上香外,她已经完完全全地变成了王郑氏,她只是不知道,王大善人的老二也和她的心尖尖做着她死活都想不到的事情。帖家孝表面上还是原先的气色,他没有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的大将军气魄,骨子里早已乱成了麻,只是他比帖王氏稍经了些世事,大家子的棱角还有几分,显然多了几分平和、几分淡定,毕竟他早已过了动不动就妄喜、就惶馁的年龄,帖家染坊的一二十号人还指望着他呢。虽说大家伙儿天天一大早就瞅着帖王氏和帖家孝的面孔盘算着,可愣是没有从帖家孝的脸上读出些文章来。大家子就是大家子,帖老元帅的福分不可能一下子就耗得干干净净。
虽说帖家染坊少了许多往日里掌柜有意无意的咳嗽声,但空气依然像晨光一样清新、流畅,三三两两的长短工起完猪圈、喂完牲口,还能瞅着空开几句不荤不素的玩笑,心里的篱笆反而疏少了几重。全帖家的下人只有老奶妈依然保持着印度仆人般的忠诚,端给两位主人的饭一趟趟颠着小脚送着,没有一丝怨言。
帖家的命根子一日没有着落,老帖家就没有一天省心的日子。原先只是听说跟着共产党没黑没明地瞎折腾,好不容易折腾到国共两党坐到一个炕角伸腿了,他倒好,还嫌不来劲儿,竟然一下子跑到阎老西的地界去挡枪子儿。阎老西可是全中国连蒋委员长都算计不过的九毛九,就这阎老西都被日本人撵得藏到了老鼠洞里,你一个毛头小伙儿纵有千手观音般的能耐又能抵挡几天呢?
老奶妈那可不是一般的愚昧女人,一生的日月轮回早已把老帖家的一草一木融入了她的生命之中。帖家孝、帖礼志父子俩,那可是她一把屎一把尿亲手抱大的,父子俩在她心里可是视同己出,是她生命的全部意义所在。不用打问,从帖家孝的举手投足间她就能猜出个所以然,老帖家可就帖礼志一根独苗,帖礼志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可是比剜她的心还痛苦的事情。在老帖家一运背过一运的时候,她除了更卖力地操心和殷勤外,还能做些什么呢?前天去田家坡赶集,她专门给帖家孝买了一斤凤翔府刘家坊的酱驴肉,那可是誉满华夏的西府名吃。想当年,慈禧落难西安城,凤翔府的府尹可是因了这精美绝伦的名吃才得到老佛爷的恩宠连升三级、平步青云的。酱驴肉那可是老帖家一日三餐必备的佳肴美味,想当初帖老元帅从凤翔府一路溃逃到书房沟,家丁奴仆遣散了一拨又一拨,会做酱驴肉的几位老厨师愣是一个都没打发,全部都安置到帖家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