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0日
秋分
○ 张静
  昨日下班,在香树湾的小超市里,看见袋装的手工馍,有纯麦面的圆馍,还有和高粱面夹杂在一起的花卷,几位来自乡下的叔伯正在挑选。店主说,新进的高粱花卷,粗纤维、易消化,很好吃的,可以买几个尝尝。我当下看着眼热,索性买了一小袋。晚饭时,儿子下班回来了,他对饭桌上的高粱花卷并没有过多的热情,只尝了几口,然后大口吃了炒的菜,胡乱吞下一碗稀饭后,抱着手机,兀自玩去了。
  我收拾了碗筷,将冰箱里的东西归整了一下,瞅着剩下的两个高粱花卷,心里莫名怅然。窗外,一缕秋风吹过,忽而想起小时候,这个时节,父亲和祖父种的高粱快熟了,沉甸甸的穗子低垂着,一眼望不到头。
  那时,我十五六岁,和我爹一起种过很多谷物,诸如麦子、玉米、谷子、大豆,还有高粱等。其中谷子和高粱不是主要农作物,偶尔种些,一方面用来改善生活,另一方面缘于平日里庄户人家用的物件总离不开它。后来,粮食不值钱了,我爹也在地里胡乱种了,用他自己的话说,眼下是市场做主,庄稼人就像风里的一株庄稼,左摆右晃的,全然由不得自己,倒是土地,可以任由这些植物,恣意繁衍和生存。
  后来,我离开村庄,就再没有独自种过它们中任何一株了。偶尔,夜里会做梦,梦见儿时的村庄,梦见田野上茁壮的庄稼,诸如麦浪翻动着金黄的波浪、高粱似夕阳下燃烧的晚霞……醒来,窗外一弯新月如钩,睡意全没了。
  说起高粱,最早认识它是在我祖母的菜园子里。阳春三月,大地回春。祖母说:种几垄甜秆吧。她话刚撂下,就差我小叔搬来凳子,站上去,从窑洞的墙壁上取下一个塑料袋子,里面是褐色的高粱种子,颗粒饱满又匀称。一场雨后,父亲将它们种在我家自留地里,没几日,高粱种子发芽了,两片幼叶钻出地面,并在雨一场风一场里迅速长高。
  秋分过后,高粱即将成熟,青绿脆甜的长节秆更是诱人。我们小孩子趁大人不注意,悄悄钻进地里,用脚踩倒一些长势羸弱的细长秆,撕下包叶,一节节的甜秆挂着白霜,节骨上截断,用嘴咬住一头薄薄的硬皮,顺下一撕,翠绿的甜秆就得了。节秆粗如拇指,长有尺余,嚼到嘴里甜水四溢,很爽口的。
  识文断字后,认识了真正的高粱,知道它还叫蜀黍、桃黍、木稷等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4米,秸秆粗壮,直立,基部节上具有撑根。叶鞘无毛,稍有白粉,性喜温暖,抗旱耐涝。只要埋下种子,落地生根,雨水多一点,年景寡一点,无所谓的,它们都安然生长自己,就像我穷困潦倒的乡亲,卑微地活着,却在清苦中找出快乐来。
  高粱成熟在九月。那是一片红色的海洋,在秋风里涌动着,一层一层荡漾开去,像一幅泼了赭红的水彩,人站在这幅磅礴的画前,是感动的,甚至是震撼的。你看,穿着绿外衣、戴着红帽子的高粱,站在一群黄豆和果树旁边,显得那么高大、伟岸、挺拔。特别是在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一片片殷红的高粱映衬在晚霞里,像大地上游曳自如的云朵,那是上苍送给人间最美的画卷。
  爷爷站在地头边,只顾咧开嘴笑。我深知,在那些贫瘠的年月里,高粱和庄户人家的日子息息相关,若是谁家地里不种上一二分高粱,日子都不知道如何过下去。就拿我家来说吧,大多一日三餐都是粗粮为主,只有家里来了客人,母亲才焖高粱米饭,紫红的饭粒,粒粒晶莹,满屋饭香;也熬高粱米粥,放了碱,滑润可口;还有,我家炕上铺的是高粱秸秆席,光滑贴润,颜色本真;扫地的笤帚,是用高粱翎扎的;刷锅的炊帚是高粱篾绑的;灶坑里燃的是高粱叶子和废弃的秸秆,连锅台上放的,都是高粱秆串的盖帘。那些年月里,入夜,枕着用高粱籽壳装的枕头,似闻到了草木的香气,还有一阵阵阳光的味道,总能睡得很香呢!后来,我弟弟出生了,他长到五六岁时,总要疯跑在高粱地里,捉蝈蝈,抓蜻蜓,逮知了,捉迷藏,打野兔,就像出了笼子的鸟儿,又高又密的高粱地,是他童年的乐园。饿了,就找高粱乌米吃,出了高粱地,满嘴都是黑乎乎的。他还缠着我母亲用高粱秸秆扎蝈蝈笼,扎成方的、圆的、三角的。掐一朵南瓜花或豆角花放进笼子里,挂在屋檐下,听着蝈蝈叫,不厌其烦。最有创意的是,几个脑袋瓜挤在一起,用高粱秸秆扎一把手枪,别在腰间,用树枝编个草帽,俨然就是小兵张嘎的模样。不用说,他的童年时光,是在最古朴的乡间,和最朴素的植物一起消磨掉了。
  高粱最大的用处是酿酒。我的家乡地处西北,种植高粱的面积很有限,酿酒自然无从谈起,倒是酿酒的场面,在影视剧里屡见不鲜。那一个个光着铜色膀子的汉子,挥舞着铁锨,汗流如雨;一滴滴甘醇的高粱酒醇厚绵长,甘洌清爽。而且朋友中,也有喜欢喝高粱酒的,言其烈而不颓,清而不淡,就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浓眉入鬓,剑光如雪。哦,这大抵就是高粱的灵魂吧,它孕育了北方男儿狂野不羁的性格,热烈奔放,善恶分明。
  近些年,父亲早已不种高粱了,高粱离父亲的生活越来越远,一度我们都忽略了它的存在,唤醒我记忆的,还是莫言的《红高粱》,它赋予了高粱辽阔悲壮、宽厚仁爱的精神和含义。我依然记得,那浩荡茂密的青纱帐里,上演了荒蛮却刻骨的爱情,上演了军民同仇敌忾的抗日魂魄,让人唏嘘,令人垂泪。那一望无际的高粱地,是爱情缠绵的床笫,也是抗日厮杀的战场,爱情和打鬼子都是淋漓痛快的。最喜欢罗汉说的话:一株高粱也是一条顽强的生命,让一株株高粱自然地长大,它们是有度数的植物。我无法体验在整篇小说里一直处在沉郁中的这个男子心中一番山高水长,但他说的这句话,却牢牢记住了。
  秋分夜,天凉如水,和东北的朋友聊天。他说,正在去乡下,隔着车窗,看见一片枯黄低矮的植物,也叫高粱。他用微信发给我,说是新品种,好打理,产量高,籽饱满,卖相好。我观之很久,觉得有些陌生和矮小,矮小到没有故事,没有风景,当然,更不是我童年和少年时需要抬头仰视的那一片高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