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烈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雕塑
红军使用过的器物 早晨七点的天灰蒙蒙的,预报有雨。从没有去过照金,只查了攻略,更对那里不熟。但我已抢到了七点半从西安去耀州区的车票。
不知怎么的,胸腔里一团火燃烧着,以至于我眼里也跳跃着期待的目光。
一想到就要见到它,这计划中3个多小时的车程又算什么!
这期待热烈得像冲动,让人心情更激动,心跳更快,让身边候车的人也觉察到了我激动的异样。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是我本次行程的目的地。第一次去。
但知道它已久,网上更是看过不少图片、视频。
此刻,脑海中,关于它的所有的视图,已经化为一场场真实的画面,开始演绎一场场艰苦的战斗。我仿佛看到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时而带领革命群众建设根据地,时而沉着冷静,与敌人顽强斗争的画面!
服务台工作人员却告诉我,我买的票是只到耀州区,不到照金。
此刻已是七点二十分。
心房里的烈火像被浇了一桶冷水,冷汗立刻从我的皮肤渗出来。
不到?那我做了个什么攻略!
退票?那怎么去呢?
不去了?这就放弃了吗?
左手里手机上的时间,一分一秒在走,七点半近在眼前。右手里一纸车票轻轻,却让心情重若千斤。
他们会放弃吗?
我不禁想到了那些春夏秋冬,山间林地,与敌人灵活斗争,顽强不屈的革命先辈们。
他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那样斗志昂扬,信念坚定。而我,连这样一件小事,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放弃吗?
不,我是革命的接班人之一,先辈们勇敢战斗的精神绝不会在我这里褪色!
七点二十五分,我上车,坐在了最后一个空座位上,出发耀州区。
针对不同的环境、不一样的敌情,作不同的应对,这是老一辈革命家们的革命智慧。在革命年代实用的,在现在当下,更是适用。
我的攻略是总结自他人的经验,现在出现了问题,就应该权宜改变,先到耀州区,再找车去照金,不就实现了吗?别人有自驾的快乐,也有专车来去的自由,或特定时期客运线路的便利,我便独自享受这自我统筹的乐趣吧!
同座的大叔看出我状态的波澜,问原因,我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他哈哈大笑,说:“那你必须去看看革命纪念馆,看看当年的艰苦。那么大的困难,不光是缺衣少弹,还有敌人呐,他们不都想办法解决了么。”
我说:“是啊,前辈们面对的是那样大的困难,不光是自然环境和物质上的,还有强大的敌人,和看不见但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意识,是他们用革命智慧解决了这一个个的难题,所以平凡才伟大。”
“你这娃娃还有意思得很。”大叔笑着点头,“你有这觉悟不当领导可惜了。当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这一批闹革命的人,可真的是干实事的。他们知道党的事是要实干才能出结果的,所以你看,不管当时的敌人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一个比一个凶狠。他们呢,武装起义,武装割据,打造解放区,保卫解放区,发展解放区,传播革命火种么。一件事接一件事,解决一个困难再解决一个困难,像吃玉米棒子一样,一口一口转圈啃,把敌人消灭完了。他们是拿命拼才赢下的现在。而现在呢,敌人就是自己的品德么,看不见的。你自己品德不好,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地位,你事儿都干不好。好多人都住城里,高档小区里面,好像要躲起来似的,离艰苦朴素太远了,都看不见艰苦了,上哪里朴素去。”
“你这个吃玉米棒子比喻得好,生动形象。”我的思维被大叔的话刺激得更加活跃。“我理解你的意思,你说的不是物质上,是精神上,不愿意吃苦了。吃苦疼,累。”
“对么。”大叔说,“精神上懒了么。该让他们来薛家寨住上一个月,体验一下滋味。你看当年那些革命者,你去照金革命纪念馆去看,里面有陈列的枪,刀,还有麻辫手榴弹,他们有枪有根据地,掌握生杀大权呀,但人家是为人民创造幸福,谋幸福呀。这不是咱在这儿闲谝说得激动,那是事实呀,他们拿自己的命为人民换未来,这得多强大的信仰啊,他们也都是普通人,他们能做到呀!现在有些人,净是怕自己吃亏,先把自己捧在供桌上,忘了他是吃馍吃面长大的。馍是咋来的面是咋来的?人民种地打出来的!忘了这那就是没有香火的神,是个泥像而已么。”
我说:“后人不会忘的。前辈们的精神,我们后人是不敢忘的,也不会忘的。你看我这不就是来学习前辈们的革命精神,来传承了么。我是晚来的,像我这样的传承者,比我来得早的不知道有多少人,后面还会有更多人陆续来,不会断的。照金革命根据地,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前辈们创建的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这是勇敢的大无畏的开创精神,这就是我们的革命精神内涵之一呀。而革命精神,也是我们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呀,咱五千年文明不就是这样一代人创造一代人的精神,吸收,融合,沉淀,推动华夏文明延续的么。华夏文明在传承,那世界文明的车轮就在前进呀!”
“年轻人,就是见识不一样。”车后有大爷笑起来。
车后也响起某个大姐清脆的声音:“说得好,把我都激动咧。”
另有大姐对自己的孩子说:“你听听叔叔的觉悟,你写个作文就那么难?你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看,没体验没觉悟没话说,新一代三无产品。”
大家都笑起来。车进站停了。
大叔说:“好,那你就给咱多宣传照金,多宣传革命精神,前辈们拿命换来的,才不过三代人,可不敢忘,对不起先人咧。”
“好!”我体内好似有个核反应堆,四肢百骸充满了能量,兴奋地答应着。
告别大家,出了站,才发现天不知什么时候,微微放晴了。
问过车站工作人员,说本站没车去照金,得去另一个客运站,门口有公交。
站外,公交牌矗立在路边,我也并不清楚这公交该坐哪个方向,去哪一站下车。
人生地不熟,仅有一腔热情。
如果是革命前辈们遇到这样的困难,他们会怎么办?
我脑海中浮现出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在照金陈家坡召开党、政、军联席扩大会议时,革命前辈们的沉着冷静;红军指战员们在拼死保卫薛家寨时的勇猛顽强;面对多重困难建设苏区时的勇敢勤劳,热情不退……学习传承革命精神,不就是体现在精神的应用上吗?
于是,我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地理不熟,人情不知,我打开出行软件试着输入目的地,发现是可以拼车到照金的。那就证明这个方法可行。
坐在车里,车窗外淡云层层,青山迎面来,绿树两边排。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战胜重重困难、坚决奔向苏区的红小鬼,想象着苏区那些伟大人物的传奇故事,怀着崇敬和激动,越来越靠近它。
司机大哥得知我此行的目的后更高兴。
“你不用谢我。”他说,“拉你是生意。你付钱了,我出服务么。咱也算是老区群众,这点觉悟还是有的。我是要感谢你呀,给我们做宣传,我们这地方就缺宣传。你可要多宣传。”
我说:“那是肯定的。陕甘边苏区后来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组成了西北革命根据地。那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这个意义很重大,后来这儿是党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的落脚点,是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呀,意义非凡,值得宣传。”
我感慨着,心里在想,这可能就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吧。老一辈革命者给我们一个安稳的国家,父辈们把祖国建设富强,到我们这代人手里,就要把祖国变得更加强大,更美好!我想,责任,也是革命精神的传承内容之一。
见我看着窗外景色出神,司机大哥说我是个行动派,不然也不会就这样来了。
聊到这个,我也好奇他怎么会接这么远的单子。经过他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从西安到耀州区,早有成熟的民间车队,四人拼一车,一个多小时,想去哪儿送到哪儿,点对点。然后从耀州区去照金既能拼车,也可以包车。省时省力。自驾最省事。
“现在都是手机联系了。”他说,“网络时代,我们玩的是社群资源共享,按顺序,拼满一车发一车,有规矩有流程,诚信经营。”
忽然回想我昨天辛苦做的攻略,今天抢票,一路的担心……再看他们的协作,我有一种落伍的强烈感。
革命精神要的是与时俱进、居安思危。而我却安于生活的稳定,习惯把网络作为生活附属品,却从没跳出这种安逸,去主动把网络当做工具,去提升自己。想到这里,我脸红起来。
但我更感受深刻。我们身处的科技时代,变化万千,色彩缤纷。千里眼顺风耳从神话里变成了现实,天南地北不再是世界的尽头,文化美食与风景的互通也不被地域和空间所限制。回想小时候,坐在窑洞口,黑夜里,一墙之隔的山沟里虫子鸣叫,爷爷吧嗒吧嗒抽着旱烟,星火明灭的烟味里,听他讲那一辈人吃苦翻身的故事。慢慢长大,眼看着父母们得益于国家的飞速发展,通过勤劳和政策,把家从山沟边的窑洞,搬到平原上,盖起瓦房建起院子。而如今,我也要作为接班人,在城市里扎根,适应新的环境和节奏。这每一代人在建设祖国的同时,也都享受着祖国反馈的惠利。这一切,不都是革命先辈们当年前赴后继、英勇无畏,拼死换来的吗!
“离不开革命精神的传承呀。”我感慨道。
他点点头:“的确是。要是没人革命……不敢想……我是肯定不愿意再退回去了。”
经过50多分钟的车程,我终于看到了照金革命纪念馆。
我和司机大哥约定,一会还由他送我去薛家寨,最后再把我原路送回耀州新区,再帮我叫一辆回西安的拼车。
虽然解决了这么一件小事,但我体验到了一种快乐,解决难题的快乐。这快乐大概既有革命先辈们的事迹对我的启发,更有我想向他们证明自己的想法。
扑啦啦!
一群白鸽落在广场。它们身体丰腴,毛色洁白,步伐惬意地在广场上散步。青春朝气的青年男女们一边参观着,交谈着,缅怀着走过。
广阔的广场那头,一座高大的底座上,站着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三位革命前辈远眺的雕像。远山起伏,绿树映墙,白鸽丰满,青年俊彦,三位前辈把这美好尽收眼底。
站在雕像前,看着前辈们,我的内心油然而生一股复杂的心情。既有见到他们时的激动,也有对他们英勇无畏革命精神的敬佩,更有怕辜负他们期望的担心。他们慈祥地看着我,仿佛在说,孩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行业不同,工种不同,每个人都是一颗建设祖国的螺丝钉,都是一支绘制蓝图的笔,都是一颗熊熊的火种。
我真想告诉他们,今天我已经向前辈们学习,解决了好几个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是放在以前,说不定我会放弃,或无端地生气。但此时,我选择了冷静面对,思考分析,找到解决办法,并最终去执行。如果这算是一种进步,那就是前辈们给我的榜样的力量。
雕像之后,拾级而上,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侧后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英雄们永垂不朽”纪念碑。
纪念馆分上下两层,一楼是主厅、序厅,二楼为副展厅、多功能区。
一楼入门,面前是一座浮雕墙,党徽高悬,其他浮雕上雕刻着英雄脸谱、军旗军号等革命史料。地上有革命之火熊熊燃烧,薪火相传。
从左侧开始,围绕一楼一圈,是按时间线陈列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从初创到发展的光辉历史。不但有当年红军使用过的刀枪、军号,还有根据地的各种文件材料。墙上的电子屏,也很好地动态展示了不同时期,红军当年身处复杂形势下,和敌人殊死斗争的顽强精神。墙顶部绕展厅一圈,是通过电子屏幕展现出来的苏区山川风貌。
看着陈列的刀枪,我内心感慨。那些无畏的革命前辈们,正是用这样简陋的武器,用一腔赤诚的热血,用一面强大的思想旗帜,流血牺牲,开创了苏区,让华夏大地焕新颜!
看着那支长长的红军制式步枪,我眼前浮现出一个红小鬼的身影。他还没有枪高,紧紧抱着它,好奇地打量着我手里的手机,问我:“同志,你这是什么呀?”我顿时脸红不能答,仓皇离开。
二楼摆放有15幅大型油画。油画内容既有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创建陕甘边照金苏区的革命英烈的生平,也有表现陕甘边革命斗争史的创作。这凝聚着陕甘边革命史上重大事件的一幅幅油画,仿佛一个个历史片段的开关,叫人看一眼,就仿佛重回那段峥嵘的革命岁月。
走出二楼展厅,沿着213个台阶而上,便来到山顶矗立着的气势宏伟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英雄们永垂不朽”纪念碑前。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33米,象征着1933年创建了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碑周边镌刻着“建军”“建党”“建政”“军民鱼水情”四幅浮雕。
看着浮雕,仿佛时空穿梭,我好像看到了1932年,宜君县转角镇,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六军授旗仪式的场景;好像看到了1933年,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照金兔儿梁成立时的场景;仿佛看到了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照金兔儿梁召开的第一届工农代表大会上,雇农周冬至被选为主席,年仅19岁的习仲勋当选副主席的场景;仿佛看到了军民欢庆胜利、分田分粮、拥军爱民、送子参军的场景……这些场景无数重,叠加在一起,每叠加一层,祖国的面貌就变化一分,不断地,最终变成如今的景点人潮,高楼林立,汽车穿梭,载人飞天,航空母舰出海。
小雨下起来。这是降尘的雨,让天空更干净更深邃,也洗去我眼镜上的灰尘,让我的视线更清晰明亮。我感到肉体的疲惫和内心的杂尘似乎都被洗去了,一股新的能量正蓬勃脉动,融进我的血液和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