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20日
陕西再发现一座北周帝陵
墓主为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为北周其余三座帝陵分布提供了重要信息
北周宇文觉墓M655墓室(北-南)

  公元557年10月,在位仅8个月的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被他的堂兄、北周权臣宇文护谋害,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9月19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2022年7月,为配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建设,考古工作者在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道北贺村发现这位开国皇帝的陵墓。这是继北周武帝孝陵之后经过考古发掘的第二座北周帝陵。由于墓葬被盗扰,此次考古出土随葬遗物146件(组),并发现刻有“周故略阳公宇文觉墓二年十月壬申”的墓志,不仅明确了墓主人的身份,还为北周开国时期政治斗争提供了实物证据。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静陵在咸阳洪渎原上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的静陵在咸阳洪渎原上,这里是北朝至隋唐时期高等级墓葬的集中分布地。距离静陵东约1000米的地方是宇文泰第八子谯孝王宇文俭的墓,东北约7.8千米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孝陵,西北约3.5千米是北周重臣豆卢恩家族墓地。
  此次考古发掘表明,静陵墓葬坐北向南,是斜坡墓道带4个天井的单室土洞墓,墓室底距离现地表10米深。考古发掘时,该墓已被盗扰。此次出土的146件(组)随葬遗物,集中分布在墓室东南部。随葬品以各类陶俑为主,与西魏、北周墓葬出土陶俑形制基本一致,都是矮小的半模俑。
  “略阳公”身份为北周政治斗争提供证据
  考古人员在墓室入口东侧发现一方墓志,志盖是方形盝顶,素面无字。方形志石正面有楷书“周故略阳公宇文觉墓二年十月壬申”,并用朱砂描红。从志文内容可以确定墓主人是北周开国君主孝闵帝宇文觉,于周二年(558年)以“略阳公”的身份安葬。
  宇文觉是北周奠基者宇文泰的第三子,母亲元皇后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孙女、孝武帝元修的妹妹,历史上称为冯翊公主。公元550年,年仅9岁的宇文觉被封为略阳郡公。公元556年3月,被封为安定公世子;4月,拜为大司马。宇文泰去世时,把年幼的宇文觉托付给宇文护。
  宇文护是宇文泰的亲侄子,早年跟随宇文泰屡建战功。公元557年2月15日,在宇文护的扶持下,宇文觉正式即位称“天王”,建立北周政权。宇文觉称帝后,由于不甘心做傀儡皇帝,与大臣李植和孙恒密谋夺权,与大冢宰宇文护发生冲突,被废黜为略阳公,一个月后被杀。随后宇文护拥宇文毓为帝,后又派人将其毒死,立17岁的宇文邕为帝。北周武帝宇文邕登基12年后,诛杀宇文护,上谥宇文觉为孝闵皇帝。
  此次发掘墓志揭露宇文觉以“略阳公”身份下葬,为北周开国时期的这段政治斗争提供了实物证据,补充了北朝史史料。
  为考古发掘的第二座北周帝陵
  北周是南北朝时期北朝之一,仅有24年历史,前后经历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静帝宇文阐等5位皇帝。北周帝陵没有封土,也不种植树木标记,地面上不留任何痕迹,也没有石刻仪卫、陵园建筑等,一直以来较难被考古发现。
  上世纪九十年代,因多次被盗掘,考古工作者在咸阳市渭城区底张街道陈马村,抢救性发掘了北周第三位皇帝宇文邕的孝陵,这也是陕西发掘的第一座北周皇帝陵墓。
  时隔30年,此次发掘的北周宇文觉墓,是继北周武帝孝陵之后经过考古发掘的第二座北周帝陵。静陵位置的确定,也为北周其余3座帝陵分布提供了重要指示信息。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