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20日
20年,定边行记
○ 田雄
  黄昏时分,长安的聒噪喧闹仍未消退,璀璨的城市灯火即将闪耀。抚窗南望即将掩藏在沉沉夜色中、绿水青山的莽莽秦岭,总会想起20年前,千里之外没有水和电,草木稀疏的白于山区。奈何朝青丝暮成雪,心头的记忆总想扛住岁月洗刷,不时怀念青春年少,颇有几分豪情壮志。
  即使在整整20年之后,我依然认为20年前的自己实在太“二”了——向白于山区老百姓的轻易承诺,20年后已随风飘逝。
  2003年大一暑期,我与西交、西电、西工大和西北大学,以及省外两所高校的同学,共15人参加西安大学生绿色营沙漠组,前往定边县拜访治沙先进典型、了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绿色环保宣传活动。当时无知无畏,没学习过调查研究方法,也没读过多少农村研究著作,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就贸然前往千里之外的定边县。不同于来自省外的其他14个人,只有我是陕西本地人,从未见过火车,更没有坐过火车。2003年7月21日下午从西安出发,哐当哐当的绿皮火车摇了13个多小时,直到次日清晨才抵达银川。河套平原上清凉的风去除了一夜的昏沉,吃过馒头与榨菜,再乘坐大巴前往定边县城,正式开启了懵懂无知的调研之路。
  在定边县城留宿一夜,踏着松软的沙土路步行前往白泥井镇,途经二道梁村,晚上在会计家门前的打谷场上搭好帐篷,准备第二天入户访谈。农忙归来的村民拄着锄头,与我们这些外来的大学生聊起来。陕北夏日的深夜,单薄的夏衣难以抵挡冰凉,只好将被单裹在身上,如水的月色伴着阵阵虫鸣声。次日上午,我们分头进入村民家开始真正的访谈,他们热情而好客。进入每家每户的院子,无论是住房还是家具,都是同样的局促和简陋。处于世纪之交的农村与农民生计,经济收入并不宽裕。
  后来十几天,我们徒步前往安边镇、学庄乡,最后抵达新安边镇。一路从杨树、梭梭随处可见的沙土地带向东南行走,进入白于山区,与沙地相比较,植被却越来越稀疏。饮水也极其困难,在学庄乡,惟有乡政府院子内的一口水井可以饮用,其他都是咸水。后来离开学庄乡徒步前往新安边镇途中,干旱少雨的白于山区竟然下起来了毛毛雨。30多公里的山间土路,步行分外艰难。直到下午四点左右,我们决定在附近一个村庄休息一晚再走。误打误撞进入一条小路,发现山坡下就是一个小村庄,由北向南就一条主路,路东是山沟,路西则是三十多户人家,居住的窑洞似乎就凌乱地悬挂在山崖下面。与村里人聊,才知道这个叫徐学梁的村子不通电,人畜饮用水都靠雨水,出行主要靠两条腿跨过一道又一道山梁。眼看着就要下雨,搭帐篷不安全,村民安排我们住在一家闲置的敞口窑洞当中。夜晚时,不少大人小孩惊奇地看着这些山外大学生,昏暗的煤油灯下,聊着山里山外。第二天上午,更多的村民来了,还有六七十岁的老人蹒跚而来。我们给老人照相,带小孩子做游戏,将这些图像传到笔记本电脑放映,大人小孩无不感到惊奇,争先恐后围观。有些十多岁的小孩没出过山,没见过电灯,何况第一次看到电脑中的自己。我站在土炕上,用傻瓜相机留下了这难忘的一幕。临近中午,老乡从别人家借来白面为我们做臊子面,吃过午饭后我们准备出发,天又下起了小雨,村民抱来粗壮的玉米秆让我们拄着走出山路。走出数十米回头一看,大人小孩仍在,顿时热泪盈眶。我向他们高喊:“等我回来给你们修路架电线。”学习行政管理专业的我不知天高地厚,总希望有一天能主政一方,造福百姓。
  20年后,当我破四奔五之际,在岁月的打磨下,曾经的年少、壮志和豪情都如汤汤渭水,东流不复返了。曾梦想能主政一方、造福为民的宏图愿望早已改变。但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年轻的学生时,又难以抑制残余的激情,如果能再去定边,能再去白于山区,再看看曾魂牵梦绕,让我轻易承诺的那山、那人、那片土,也算是余生无憾了!2023年,我带着小我整整20岁的年轻学生再次出发。
  从西安乘坐高铁,换汽车到定边县城,仅仅四个小时。定边县新城区道路开阔,老城区热闹非凡。前往二道梁村,内心竟然有些激动、紧张。再次见到当年的会计,女儿即将大学毕业,儿子就要读高中。家中两辆汽车,县城还有单门独院的两层楼房。宗大哥带我们再去看望当年曾访谈过的村民,他们炸油饼、切西瓜。再走进白于山区的徐学梁村,大部分人家早已安置进城,留下的三户盖了新房,宽阔而敞亮。一条投资几千万的水泥路从新安边镇一直修到村里。曾经借白面给我们做饭的大姐,一个女儿出嫁,一个女儿在读大学。修路、引电的事没有等到年少轻狂的我,国家的脱贫攻坚工程早已帮我实现承诺。
  没想到,离开新安边镇时,如20年前一般,竟然再次下起大雨,久旱的白于山区渴盼已久。再到吴起县城,站在群山环绕的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下,居高南望,一片祥和恬淡。在志丹县烈士纪念碑前,一个六七岁的小孩正骑着自行车享受快乐的时光。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后来人,没有经历先辈的艰辛与苦难,却同样重任在肩。“这里是落脚点,这里是出发点”,20年后的青年学生,必定会踏上新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