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21日
远去的香火
○ 笑 石
  2023年的4月27日,农历三月初八,是父亲的百岁冥寿。我们兄妹几个从四面八方赶回乡下老家,按照农村的习俗给父亲举办了百岁祭祀活动。
  记得父亲健在的时候,每逢除夕和清明节,总要备上祭品、香纸和鞭炮,还有蜡烛,带着在家的儿孙们到去世的老人坟前去祭拜。每到一处祖坟,父亲就会给大家讲点去世祖先的故事。烧完纸钱会让子孙们跟着一块磕几个响头,祈求祖先的保佑。在我记忆里,祭拜的人总是很虔诚,丝毫没有敷衍的情绪。记得有一位作家在写清明节的文章里有两句话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他说:“鬼是地下的人,人是地上的鬼。地上的鬼和地下的人会在清明节这一天进行一次特殊的对话。”
  父亲带领我们祭拜祖先,是深信祖先会保佑我们的。在祖坟前焚烧的纸钱,会变成去世老人在另一个世界可以使用的钱币。纸烧得越多,烧得越彻底,去世的老人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就越富有。当我开始懂得思考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每一次的祭祀活动可以同时满足两个目的:一是活着的后人需要去世祖先的保佑,二是去世的人通过子孙的祭祀可以在另一个世
  界过得更富有。各有所需,各有付出,各有所得。尤其是活着的人,通过祭祀,既是对祖先的怀念,同时精神有了一种寄托,有了一种安慰。在我的记忆里,整个农村的人都会在清明节和除夕操持祭祀活动,是一项雷打不动的项目,家家如此。有的祖坟连墓碑都没有,就几块石头,但后人都依然记得坟堆里埋的是谁。那时候无论生活多穷,买点香纸是必备的。再穷也得让去世的老人在另外的世界有钱花,别过得太苦。
  办完祭祀活动后多愁善感的我便心生很多感慨。父亲去世30年了,子女们还会在他百岁冥寿时怀念他、祭祀他、感恩他。父亲对子女的教育是成功的,对子女的所有付出是值得的。如果父亲真的在天有灵,确实值得好好骄傲一番。
  而同样作为父亲的自己还有很多和我一样身为父母的人们,健在的时候子女都记不得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哪敢指望得到子女的尊敬和感恩呢?更别说百年之后坟前的香火了。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普遍了,但亲情却越来越淡了。富二代越来越多了,但孝敬父母的却越来越少了。“啃老”“坑老”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记得祭祀祖先的人越来越少了。过去生儿育女是为了传宗接代,养儿也为了防老,现在的很多独生子女都被父母惯着宠着,比享受,比金钱,比优越,却很少有人比孝顺,比感恩。被父母惯着宠着的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一切,都被理所当然地当成应该。
  当越来越多的人把得到和享受当成应该的时候,心中便没有了敬畏和感恩,自然也就不会有太多的珍惜和怀念。没有了珍惜和怀念,就谈不上纪念和香火,更何况越来越多人都不想结婚和生孩子了。
  我们成长的过程虽然见证了从贫穷到富裕、从传统到开放的急剧变化,但突然间发现人世间少了很多香火还是难免产生一丝困惑:是时代变了还是人心变了?是教育出了问题还是整个社会出了问题?是子孙不再孝顺了,还是人们普遍不再相信天上有灵了,也不再期望祖先的保佑了?明明知道未来香火一定会越来越少、越来越淡,也会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但内心总感觉没有了香火,生命就没有了来处,人就像没有根的草。
  面对父亲我只能自愧弗如!对自己百年以后坟前是不是还有香火,我既没有信心,也不敢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