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14日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连载
书房沟(36)
○ 李巨怀
  王茂德一回到王家堡就开始手脚不停地折腾起来,他以整肃匪患为名,烟山土雾地加固起他的王家堡防御工事。他心里清楚,在没有力量出手的时候,保住本钱是最根本的事情。王茂德以加固王家堡城防为名,要求王家堡里的王姓家族,每人出五块大洋,堡外的杂姓和他那出了五服的远房王姓人丁,一人十块大洋。他对外宣称要筹集一万块大洋,他一人出五千块大洋,要增高城墙,重换堡门,购置枪炮,确保匪患之时,书房沟的百姓有个固若金汤的藏身之所。自帖家堡被日本人的飞机轰炸后,王家堡也的的确确成了整个书房沟近千号人在人祸之时唯一的寄身之所。可叫王家堡外五六百号人一人出十块大洋去修整他们王家的城堡,这一下子在王家堡外的百姓中炸锅了。王茂德才不管什么天怒人怨,他就一句话:交了钱的人家,躲匪灾时可以去王家堡;否则,自寻生路。这一句生死有命自寻方便的大话,就吓得王家堡外的稍有家资的四五十户人家急急忙忙地捧来了一摞摞袁大头。
  在堡外的款项还没有收到三分之一的时候,他的固本强基工程就开工了。王家堡新换的堡门光重就约两吨,高四米,厚二十厘米,门上九横九纵排列着八十一颗金黄色泡钉,新装的堡门泛着一种暗绿色,又略带土色,是地地道道的“地仗防护衣”。他请西安城里专门修西安城门楼子的工匠施工,王家堡比宝鸡县城城门还厚实的大门可是五十年一遇焕发了新光彩。工匠们先在大门木头上打腻子,接下来,以桐油、砖灰、面粉等配成灰料,经过“五层灰”打磨后,最终才能使木头完全包裹在其中。为使“防护衣”不易脱落、开裂,刷上两层灰后,工匠们还将一层薄麻线压进“地仗”中。经过这种“一麻五灰三道漆”的粉饰后,王家堡大门可就成了书房沟太阳底下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按王茂德的话说,要坚固到子弹打在上面崩子儿,手榴弹炸在门脚如挠痒痒。王家堡的城墙上所有的女儿墙都叫工匠们拆了重砌,由原先的二四墙变成三七厚墙,高由原先的一米二变成了一米八。这还不算,光他以各种法子驱使来的修葺护城河清淤的民工就达一百多号人。
  他这样没黑没明地折腾了半年后,王家堡的整修工程终于完工了。虽说从堡外的百姓处收到的捐款只有三分之一,但他不着急,他有的是法子。我王茂德的鞭杆即使不戳,土匪的枪声一响,到时自有人顶着钱来撞我王家堡的大门。等王家堡的整修工程一完工,他就和姜财儿怀揣着十根金条去了渭南,通过姜财儿的路子置买了一大马车的军火。七八天后,鸡叫两遍天刚麻麻亮的时候,他和姜财儿押着与龙泉完小乐器混装在一起的一大马车军火偷偷地驶进了王家堡。他这一趟,光“歪把子”机枪就弄来了三挺,汉阳造步枪四十支,子弹、手榴弹十几箱。虽说日本人的歪把子机枪比他和大老鸦原先所拥有的捷克式轻机枪只重了一公斤,但那可是有效射程三千米的好家伙,要比捷克式轻机枪的有效射程整整翻了一番。这些枪支弹药运回王家堡后,他并没有用一枪一弹,而是叫姜财儿重新抹上枪油包装后全部放进了马厩旁的地窖里藏了起来。有枪就有人,有枪就有保障,他要在大老鸦的眼皮底下埋上一个大地雷,等到他和大老鸦有一天撕破脸皮的时候他再拿出来,他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要和大老鸦拼就拼个心里有数。当王大善人把他心目中的固本计划彻底完结时,他那颗叫大老鸦驱赶得无处躲藏的疲惫之心才缓歇下来。
  王大善人这半年的大兴土木并没有引起大老鸦太多的注意。在大老鸦的眼里,他已经占了上风,王茂德的所有举动都是向他拱手投降的表现,是一种置身守势时的无奈之举。他虽然时有警觉,可在日渐荒乱的时势下,他已经没有处心积虑对付王保长的心计了。一乡之长再夹杂为雍兴纱厂的治安协防,使他已经成了街头巷尾的孙猴子。就在大老鸦整天焦头烂额像日疯的公鸡时,龙尾乡又发生了一件叫他里外不讨好的棘手事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