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送我一盆花,说是“风雨荷”,还说很好养,满盆的碧绿,似一盆旺盛的韭菜苗。冲着一个“荷”字,我把原本在塑料盆里拥挤的它们,分开移栽到两个高大上的瓷盆里,天天多多浇水,侍弄。不想几天后,两盆花儿均叶子发黄变软,最后全部枯萎,没了一丝绿意。会不会是因为我的盆土不适合它?我又把它像洋葱一样的球茎一个一个挖出来,移栽到一个陶盆里,再次浇水,等它缓和后发芽。可能是心太急,我天天看它,却都没有任何起色。
真怕它就此打住,不再发芽。我把一个一个褐色的球茎块,仔细检查,似乎还有生命力,但又似乎逐渐变得没了生气:顶端没一丝嫩芽,底下的根须都已变软成褐色,一碰就掉,而且没有一丝新生的根。怎么能活啊?我告诉友人:好可惜,风雨荷不喜我家水土,估计已活不了了。友人一口否定:不会的!它有顽强的生命力,从不挑三拣四。你不用担心,栽在土里就行。
真的不用担心?不用管,就能发芽?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把那些球根晾了两天后,再次植入盆里。
不承想,几天之后,有一个球茎的顶端冒出一丝绿芽,像极了小小的韭菜叶子,只一丝,我感觉我有希望看到满盆的绿!小心翼翼,我不再动它。随后的几天,陆陆续续,又有一些细细的叶子冒出,每棵都只长出一片细长的绿叶,柔柔弱弱的。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蹲在盆边数数,看新添了多少嫩芽。
朋友早几天前已发来他家花盆里“风雨荷”花开满盆的盛况,粉色的六瓣花开得如痴如醉。于是,我也盼着,盼着我的它花团丛生,盼着它在艳阳下大放异彩。
不负我望,它一天比一天茁壮。细长的叶子密集起了,一株上面能抽出二到四片叶子,都碧绿碧绿地直立着。
就在一个周六早上,我发现盆里抽出一根有花苞的茎;第二天,它就迎着朝霞,张开了粉嫩笑脸:花形像极了一朵粉色百合,只是比百合小一些、扁一些,直径足有十厘米。我终于让我的花盆里开出了第一朵花!从那天开始,这盆花儿开启了它的绽放模式:今天一朵,明天五朵,整个阳台,被它装扮成春天模样。
我给盛开的花儿拍照。无意间,却在网上看到,这些娇艳鲜明的花儿名叫“风雨兰”。
我按照“荷”的养法,肯定不行啊。我心里为自己的错误做法觉得愧疚,又嗔怪它的娇贵,原来是“兰”花啊,怪不得这么难养。可是看完整个介绍风雨兰的文字,我却释然。似乎我只在意了它名字里的“兰”,其实,它名字里虽有“兰”,却并不是兰科植物,而是石蒜科的草本植物,根本不似兰花那么娇贵。
它生性强健,只要随意种在花盆里,放在室外任其自由生长,耐旱抗高温,极易栽培。风雨兰的名字就是其花朵盛开的方式,风雨过后,花朵绽放。
喜欢这种不娇贵而魅力十足的花。它像极了我周围敦厚、朴实、健康、阳光的朋友,只需放心随意交往,决不用刻意费尽心思去努力讨好。那些暴风雨之后抢险的部队军官、消防战士、不顾自己生死伸出援手的人,和这风雨后盛开的花,拥有同一个名字“风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