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地处秦岭南麓的群山中,来这里是一定要看石头的。
石头无语,却最多情。当铺天盖地的石头出现时,夹杂在大山峡谷的小城,更像是镶嵌在石头上的长诗,在天然凝重中写就着宁静和惬意。河映着山,河盛满石,石头弯弯曲曲绕着城,恍若一座石砌的城。石头实在是太多了,多得无法数清,不但山上有,山下也有,眼光所到之处都是,在氤氲的雾气中看起来隐隐约约,像山、像云、像千姿百态,像一切可以想象出来的什物。
来到这里才发现,还没有哪一座城市像佛坪这样,能让一望无际的石头,在茂林深篁中透着大自然的苍凉,成为亿万年里周而复始的永恒。
佛坪地处陕西汉中,有很多人知道它是“大熊猫的故乡”,却不知它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佛坪先民当年沿着子午、傥骆古道来到这里,移民五方杂处,无族姓之联属,无礼教之防维,呼朋引类,动称拜兄,往来住宿,内外无分,唯移民口音不同,语言不一,风习各异。风里来日里去,静静的椒溪河上多了几许古朴,俨如一条蜿蜒爬动的长蛇,在险峻丛林中留下千万年幻变的风景。
水流过处,是久久为功的生机,是裸露着心迹的石头,无论光滑平展,还是圆润悦目,都像女娲当年炼石补天之处,大大小小铺陈着,凌乱而又繁多,奇妙而又单调。阳光映照其上,纹路清晰可见,“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朗然入目的是受尽磨砺的历史,也有着冰雪雨霜的气息,瞬间让人明白了石头的质朴。这些年,当地人更是因石制宜,为发展旅游大力推广石头画等非遗文化,通过把佛坪的山水、风俗、人文、动物等手绘在大大小小的石头上,从而使得这些充满情趣的图案,成为佛坪独一无二的名片。这些石头并非巧夺天工,但看起来让人感到舒服、惬意,看到眼前琳琅满目的石头画,想到的却是佛坪式的美好生活。
在山里人看来,这些石头实在常见,可游人们却似发现了宝藏,高一脚矮一脚地行走在石头堆中,不停地挑拣着,神情严肃而又认真,似乎在做着一个个美妙的梦,又像极了野外的探宝者,竭尽全力发现着各种奇形怪石,来驱除着旅途的寂寞。人们各自忙碌着,一摇一晃着,有的在沙砾中翻,有的在水花中搬,把属于佛坪的遗落时光,就这样一点一点地串起来。
在佛坪县的岳坝镇,还真有一座石头城,灵性的石头中透着质朴、真实和愉悦,安静而又恣意地躺在大山的怀抱中,感受着如涛的山风,听着长流不息的水声,用无欲无求诠释着佛坪人的精神世界,讲述着佛坪人与大自然相依的故事。说是乾隆初年,一张姓人氏耗费巨资,在龙潭子修筑起一座石头城堡,城内石头铺路、石头砌墙,就连城墙上的石头也是在桐油中浸泡后,用石灰、黄泥黏合垒砌,北城墙外深掘城壕,蓄满水以绝匪患,南门一桥通往龙潭子正街,原以为安全无虞,不想有家火炮铺子失火,火势一直蔓延至南门处,通过木桥很快让这些建筑毁于一旦,石头墙虽然坚硬,也没有挡住烈烈大火,使得张氏庞大家产和龙潭子一百多年的历史消失殆尽。
石头城的故事一直口口相传着,只是人们早已把这些石头视为了朋友,或垒墙,或盖房,或铺路,在烟火的味道中慢慢注入内敛与豁达。不知是被刺骨的溪水滋养了情怀,还是被多情的云朵炽热感染,这些石头袒露着世俗灵魂,与草木一起装扮着大山的空寂,用诗意的栖息创造着大山的辉煌,不由得让人感叹、让人敬仰、让人折服、让人深思。近前叩之,轰然有声,仿佛山涧急流,似松林涛声,气势甚为不凡。细细玩味,没有任何的狂放和细腻,不失清流浸淫下的浑然,引起人无穷无尽的幻想。这是实实在在的美,没有丝毫的做作,甚至连沉稳的呼吸中,也有着一颗处世不惊的心;这是袒露无遗的心情,没有人为的自私,甚至在不起眼的渺小中,一如既往地享受着孤独。
不管是好奇,还是从众,人们更多迷恋石头的外形和图案,就像很少去思虑佛坪的坚强一样。那彻骨的态度,饱含大山气象,铭刻时光痕迹,充溢神秘质感。有时也会想,人们为何喜欢用石头来表现生活,把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移到庭院。太湖的假山石天生就是善于表现的,它的身影多出现在园林、院落,以其姿态造型的丰富供人观赏。而眼前这些石头多是漫不经心,在恣意的水流中彰显永恒。确实,有人喜欢“心远地自偏,而无车马喧”的生活,有人喜欢“云深不知处”的深邃,也有人喜欢“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豪迈,而静默着的石头,更应该喜欢笑看一切。就连有着“东方宝石”之称的朱鹮也忍不住飞了过来,在山水石头之间嬉戏。可以说,这是一种心情,一种存在,只要置身佛坪大山的怀抱,就能和石头一样心态平和地生活。
石头已经成为了佛坪的梦想,而一块块犹如破土而出的生命,却记录下了漫长岁月里的沧桑。这时候,石头让人觉着眼前这一切都像是修行,也让佛坪在美不胜收中心迹坦然,这确实是另一种生活的继续,也是生命滋味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