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21日
生日絮语
○ 曹晓红
  中年之后,生日便成了最不愿被记起的日子,仿佛成了心头的一道“坎”,每迈过这道坎一次,就又老了一岁。
  朋友圈日渐骨感,越来越喜欢上了删繁就简的清宁日子,偶尔会觉得茫然,读书写字足以化解内心的不安,时钟一圈一圈旋转,不经意间,浅秋的阳光又一次洒满记忆的窗前。
  一大早收到闺蜜热乎乎的问候与红包,回了一连串的拥抱,末了再加一句:说,哪里聚?
  小时候根本没有过生日的概念,不像现在的孩子,自打幼儿园开始,生日就过得仪式感满满。那时,父母亲整天为一大家子人的生计而忙碌奔波,哪里会有心思去考虑什么生日不生日。
  十八岁生日那天,母亲第一次给了我五十块钱,我别提有多高兴,约来了平日里关系好的同学,买了一大堆水果、饮料、蛋糕还有蜡烛,在同学们的生日歌声中,许愿、吹蜡烛。平生第一次过生日的我眼里流下激动的泪水,而内心的快乐却是用语言所无法形容的。
  后来,几个闺蜜有了一个约定:每个人过生日那天,大家都要在一起庆祝。如此,一晃就是二十多年。
  曾经,我们手挽着手走在夜晚的街头,会欢笑着流泪,也会流着泪欢笑。抬头望着闪烁的霓虹与家家户户窗户里明明灭灭的灯火,一起大声唱郑智化的《生日快乐歌》。我们不去在意路人诧异的目光,只想尽情宣泄内心的情绪,享受那一刻无所羁绊的快意时光。
  曾经,我们走在暗黑的郊外,任夜风吹乱头发,任露水打湿微醺的脸颊。我们救下受伤的流浪猫,带回家给它洗澡,为它疗伤,我们骂丢弃它的人无情,叹生命的无常,尽管前路迷茫,但骨子里的爱与善良却温暖了夜的寒凉。
  后来的我们,生日的酒换成了茶,不再无所顾忌地大声说笑,不再怨天尤人、抱怨叹息,开始喜欢窗外的流云与落叶,开始留恋过隙的日子,开始调侃鬓角的白发与眼角的细纹,开始讨论气候变暖与抱团养老。
  都说因为在乎所以才会惦记,而母亲总是会忘记我生日的那个人。我曾因此怨怪她老人家,每次都会用各种方式旁敲侧击地启发她,母亲会一副突然醒悟的样子连忙起身:“啊,今天是女子生日,妈去给你做荷包蛋。”
  捧着热气腾腾散发着浓浓母爱的荷包蛋,竟舍不得吃。孩子的生日不就是母亲的受难日吗?手里捧着的何止是一碗荷包蛋,更是对母亲的感恩与深深的依恋。
  看着我吃完,母亲才会说一句话:忘记孩子的生日才好哩!这样,在娘的心里,孩子永远都是最初的模样!实际上,哪位母亲会真正忘记自己孩子的生日呢?
  生活足以改变每一个人,无论最初是如何满怀热望,又会经历怎样的苦辣酸甜,到最后,或悲或喜,终会沉淀下些许感怀与顿悟。
  岁月纵无情,初心依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