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16日
最 好 的 安 排
○ 闫群
  从孩子高考结束至今,我思绪如麻。想起去年作协年会上一位年长文友说的话,“这一年家里发生了许多事,处理这些措手不及的事让我身心疲惫甚至焦头烂额,根本无暇也无心思写任何文字。”可见,人能写作,或安心、静心干自己喜欢的事,真乃人生一大幸事。
  走在初秋的长安街,空气中弥散着淡淡的桂花香,让人身心释然许多。路两旁的梧桐叶子由深绿逐渐变黄,在微风中飒飒作响。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泼洒到地上,像极了人某一刻斑驳陆离的心境。梧桐树其实还有个好听的名字——悬铃木,像铃铛一样,悬而未决方能一直挂心头。每年冬季来临之前,这些梧桐树的枝干都要被伐木工人彻底修剪一番,基本上只保留主干,这样,来年才能发出更美、更健硕的新枝。如同蝉是在蜕壳中长大,凤凰是在浴火中涅槃重生,日子在睁眼闭眼间更迭穿梭。
  歌中唱道:“我们不慌不忙,总以为来日方长。我们憧憬瞻望,却难敌世事无常。眼底的光芒,后来一层层消亡……”生活不仅在舍与得中锤炼我们,也教会了我们许多。孩子毕竟是孩子,尽管相貌、身形俨然长得和成年人无多大差异,但思想还是单纯得如同一张白纸。当他想通了决定放弃上个二本院校而去补习学校复读,便心无杂念地扎进书堆题海中。学习、吃饭、睡觉,孜孜不倦。反倒是我,心神不宁,瞻前顾后。曾经自己也是一张平展的白纸,几十年过去了,如今这张纸在反复拉平抻展与蜷曲紧缩中,已变得面目全非。尽管韧劲还有,刚性却明显不足了。
  不是哀民生之多艰,而是哀人生之多艰。
  痛苦的根源,大抵是才华和能力配不上野心与梦想。失眠时心念奋勇,如大海兴风作浪。冷眼旁观,体会什么是妄念如潮水,汹涌扑面。只是接受,被它们一波一波翻打,然后再逐一熄灭。当内心翻越了千山万壑后,终于明白:最难熬的那一部分和最好过的那一部分,其实都是人生。不用展示给别人看,尤其伤口,时间久了都会愈合,或者说习惯成自然。
  小时候常听老人说:“猪娃头上三升糠,这世上的人各有活法。”人至中年细想想,就是这个理。生命是苦难的锤炼地,你必须学会接受命运的洗礼,然后努力让自己活得快乐。我们每个人终究都生活在自己的命运中。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有自己的活法,贩夫走卒、黎民百姓也有自己的幸福指数。坐四轮轿车巡视四方自然十分风光,骑着毛驴走在阡陌小路亦有自己的洒脱。你喝你的茅台,我饮我的白干,喝醉了的感觉大抵都差不多。
  多年前和几个友人一起去武夷山游玩,并拜访了熟识已久却未曾谋面的茶农周大哥。他每年都给我邮寄自己亲手焙制的武夷岩茶。连我这外行人都能品出他的茶与众不同:闻着清香,入口醇厚,余味绵长……怀着多年的好奇心,我们观摩了周哥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流程。不看不知道,一看甚是惊叹。这武夷岩茶独有的“岩骨花香”不仅是由武夷山特殊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造就,更是离不开精湛的制作技艺。其十道传统制作工序流程环环相扣,不可或缺,其中对茶质起关键作用的是“复式萎凋”“看青做青,看天做青”“走水返阳”“双炒双揉”“低温久烘”等环节。周哥说,一杯上好的武夷岩茶从做青、杀青、揉捻到焙火,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制茶人的精心和耐心。如“两晒两晾”的复式萎凋、长达八个小时的摇筛做青,以及最后长达7小时的低温久烘,凭借温度对视觉的冲击和手感,不断调整、控制每个时段的温度,从而达到以火调滋味,以火调香气等。难怪民间有“武夷焙法,实甲天下”的赞叹。
  你看,连制茶都要做到“恰如其分”地环环相扣,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世上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没有凭空而来的美好。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老天一定另有安排,你只负责努力。
  是烦恼,亦是菩提。每一个困难和障碍,事实上都蕴藏着一种隐形的祝福。就像污泥对莲花,并不是诅咒,而是祝福;就像茧对蝴蝶,并不是阻力,而是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