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为新时代语文教学改革指明方向。以生为本,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我们以构建“生本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抓手,不断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1.确立“生本”理念,明晰语文课程育人价值
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理念审视语文课程教学,围绕“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语文核心素养,明确生本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追求:
(1)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自然。(2)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初步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3)在语言文字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思维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审美熏陶。(4)增强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自觉意识,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初步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有效提高语文能力。
2.开展实践探索,重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022年版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要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在借鉴研究成果和研究校情的基础上,我们以“生本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和“生本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为重点,综合运用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梳理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文献资料,以生本视角为核心,制定了适合校情、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3.坚持标准导向,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新样态
在课堂评价标准的引领下,聚焦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采取多样、适宜教学策略,不断优化语文教学实践。
(1)识字与写字教学——增强趣味,培养良好习惯
从学习需要出发,将学生熟知的语言现象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做到“识用结合”。在1—3年级语文课中,安排不少于5分钟的写字训练。同时,增强学生书写规范意识,关注写字效果。
(2)阅读教学——加强阅读指导,尊重学生认知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作者和教科书编者四者对话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个性化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体验和认知。
(3)习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珍视真情实感
语文教师带着欣赏的目光,以一个“欣赏者”而不是“评判者”的身份去阅读学生或稚嫩或生涩的习作,解读儿童身边的故事、捕捉儿童真情实感、体察儿童的人生体验。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探索语文教育新路径,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新实践,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生本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建构及其实践研究”[批准号FHB17060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