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个周末,本以为可以停下奔波的脚步,舒舒坦坦地大梦一场。可这个梦,被一阵叫卖五色绳的吆喝声惊醒了,原来是端午节快到了。每当端午来临,也到了家家插艾叶的时刻,那飘香的艾草,述说着远古的故事,更延续着宝鸡人民向往美好、热爱生活、团结拼搏的精神。
落英缤纷,繁华已逝,季节的脚步催促着我走进五月,走进初夏,走近渭河公园,感时怀古。我迫不及待地向河边走去,西边的远山此时已经被蒙上了淡淡的薄雾,东边刚跃出地平线的太阳,又被一丝飘忽的云遮住了身体,仅露出泛着红黄色的光晕。被我不期而至的脚步惊吓到的青蛙,纷纷跃入河中,河面荡起久久不能平息的涟漪。临河而立,耳边似乎传来鼓声阵阵,循声而去,依稀看见远古时期的楚国百姓拼命地划动船桨,纷纷以离弦之箭的速度,冲向屈原投江之处,他们虽拼尽全力,但还是未能救起以身殉国的诗人。此后,江南等水域丰富的地方,便有了端午节龙舟比赛的习俗。
洞开远古的历史故事,宝鸡人民已经把爱国、团结的民族精神融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通过当地特有的习俗,延续着宝鸡人向往美好生活的传承。端午节佩戴五色绳是宝鸡人的习俗,在古代,五月初五被认为是“恶月恶日”,认为恶月恶日是非常不吉利的。而由青、黄、赤、白、黑五色编织的五色线有祛除恶气的意思,人们寄予它美好的意义。宝鸡人对蜂蜜粽子和大枣粽子有着特殊的情感,尤其是粽子蘸着蜂蜜食用,别有一番清香凉爽滋味。听到母亲与邻居对话时说到哪里的苇叶最好,哪里能买到黏腻的糯米,怎么能做出黏香的粽子时,那就是离端午节不远了。这时候,我就会在上下学的路上盘算着,怎么样能包出与母亲包的一样的棱角分明的粽子。
端午前一天,母亲就把准备多日的糯米、各种馅料、苇叶摆满饭桌,母亲、父亲围坐在饭桌旁开始了粽子包制。父亲坚毅豁达的性格也影响着我的一生,每当他遇到困难时,我从未听到过他的抱怨,我看到的总是他积极想办法解决困难后的笑容。当我怎么也包不成母亲所包出来的粽子,甚至包不到一起的时候,母亲总是鼓励我慢慢来,而这时父亲会说,粽子就像一家人一样,有了亲情与爱的包裹,经过岁月的烹煮,就会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就像龙舟比赛一样,需要听从指挥、整齐划一、团结一致。
如今再回味父亲的话语,我们华夏民族还真像粽子一样,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团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相同的文化认知与相同的目标,如果没有相互之间的包容,如果没有道德、规章制度、法律的约束,就是一盘散沙,即使走过多少个日子也不会有团结,有的只是苦涩与痛苦,不会有相拥相爱的甜蜜生活与屹立于民族之林的自豪与自信。
感时怀古,抚今追昔!伟大的诗人虽然行走在遥远的古代,但他从“小我”走向“大我”的思想及人生理念,何尝不是华夏儿女团结、顽强、拼搏精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