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23日
有梦的人生是美好的
○ 李子白
  王炜的散文集《拉船》是本让我在意动情的书,因为它的多数篇幅书写的是我的故乡。那里有我熟悉的土地、空气和风物,是我成长的沃土。
  王炜在《故乡》里说“故乡是接纳你回来的原点,是你永远割舍不下的家园”。是的,每个人都有故乡。故乡是你乡愁的酵母,是激荡在你血液里的少年时光、影像、成长,是那片不管你走到哪儿随时都可能牵挂的情感。你其实就是故乡放飞的一只风筝,客居异乡时的拉扯,落叶归根回收时的长线,无论你在远离天南地北,那份挂碍从未间断。
  贴春联、挂灯笼、放烟花、扭秧歌、闹元宵、垒火塔、转九曲,陕北和西府的民俗尽收入眼底,充盈着对故乡的牵挂与挚爱。打澡水——游泳、发山水——洪水、河柴——洪水时水面上的漂浮物、打擦擦—跑动后利用地面结冰的前滑、水灌—彩虹……读《拉船》是对陕北方言的一次检阅。
  尤其是《河之殇》一篇,比较详尽地记录了2017年7月25日夜发生在绥德、子洲县的那场百年不遇的大洪灾。那夜,对我而言,同样是一个不眠之夜,同样牵挂着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和兄嫂,同样在夜半接儿子电话后,与家人无法联系只好从身在榆林的侄女那儿获取一星半点的消息,直到确认亲人安全后方才松弛,直至后来通过赵云章与榆林人文馆发起的捐款千元支持家乡重建,直至整整半月后与友返乡看望亲人……
  当灾难无征兆地突袭而来之际,恰恰是人性至善极恶袒露之时。有想独享资源的非理性者,被责备;有谩骂消防救援人员者,被拘留……但更多的是大爱呈现、民心凝聚。其间政府、社团和民间自发组织的自救、援建功不可没,本文记载了这些感人画面。我很惭愧自己未能像王炜一样,亲临参与清理淤泥。联想近期仍在肆虐的新冠肺炎,抗疫中各色人等的表现——极端自私者有之,大爱无限者拥趸——我们当然应讴歌大疫面前释放真善美、全力以赴救灾的组织者、参与者、捐助者!
  王炜作为一名一直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工作者,作文的文字当然是考究的。写景状物,春夏秋冬,四季轮替。
  但更多的是他的思考与体悟在他的作品中绽放着的思想的火花。如《怀念绥师》篇中所述:“从一九九九年开始,国家陆续取消了中师教育,中小学师资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面对眼下的道德滑坡、人性触底,这一“取消”是否有过?因为中师教育的着眼点是“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乡村教育的发展”。他对忽略基础教育的做法是痛心的。《今天》中的感悟更是情真意切。过去的每一天都是曾经的今天,它有我们太多的喜怒哀乐,未来的每一天都将成为今天,那里有我们的寄望与期待。今天即是眼前流动的时光与岁月,会成为每个人成长的积淀。所有人都应珍惜每一个今天,每个人都应过好每一天。特别喜欢《秦岭深处》中:“迎着朝阳想一想:今天做什么?踏着夕阳问一问:收获是什么?”此句与“吾日三省吾身”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以说,《拉船》充盈着对故土故人、亲情乡情和师生之情的流溢,对历史人文厚重积淀的敬畏,对自然景观壮美的礼赞,对少时成长青涩的涕笑,对人生多艰的哲思与感喟,从容不迫的行笔中谈人生体验。随着“村村通”的交通便利和互联网的弥散,昔日闭塞前提下乡村物贸集会的繁盛难再,即使有也多为老弱病残,网购充斥所有的便捷,实体店成批成批倒闭,应时被彰显,情感被忽略,虚拟成为主角……乡村的集会,恐怕会像录音机一样,成为非遗项目概念。
  作者王炜是我的故交。我们相熟于1980年代初,一起学画,一起参加高考,一起做人生的青春梦……那是一个回想起来空气中都充斥着梦幻的年代,充盈着魄丽的色彩……由于考入的学校不同,后来的从业经历不一,这才有了各自的人生履历。除了少数的几篇游记,王炜多数书写的是陕北故里童年、少年成长记忆和关中西府从教体悟。他写人写情写风云雷电,写自然景观。同时也唤起了我的青春记忆!
  王炜的散文情感质朴,文字干净简洁,一些细节读来让我会心地笑,然后苦涩胃酸。他的散文,是他多年从学知识的积淀与其人生体验的融合,历史事件的探微与现实当下的观照,更多的是对人生经验的记录、对既往人间亲情的回顾,是一种乡土、童年书写,是写实的我在。在他从容不迫行走的字里行间,生活的原色真本呈现,十分地有趣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