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02日
正月里来了“准女婿”
○ 常红梅
  老家过年的习俗是很多的,但农历正月初二看“准女婿”(已订婚但未结婚的女婿)无疑是乡村新年的一道盛宴。
  农历正月初二这天,如果哪家有“准女婿”要来,不仅是这一家的大事,更是全村人的惦念。一大早,这家人就把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屋子细细清扫一番,匆匆吃完早饭,男人忙着劈柴或者继续收拾院落,女儿和母亲、嫂子就进了厨房,和面、燣臊子、切红萝卜豆腐底杂菜,摊鸡蛋饼、切蒜苗丝等,做臊子面的一切准备就绪后,又开始忙起了招待准女婿的“七碟子八大碗”了。掌勺的大多是嫂子和母亲。女孩儿也在厨房忙碌,但心却早已飞出去了,会不时偷偷去屋子看看放在桌子上的闹钟,几点了,新女婿这会该走到哪里了?想着这几个月都没见到心上人了,心就由不得扑腾腾跳个不停,脸也羞得红扑扑的,怕娘和嫂子看见,尽量低着头不说话。
  大约到中午十点半左右的时候,穿着一新的准女婿才提着“四色礼”(烟、酒、肉、莲藕)羞答答地出现在未来老丈人家门口,院子里等候多时的丈人很快迎了上来,厨房里做饭的女人们听到准女婿到了也高兴地迎了出来,准女婿一边叫着叔、姨、嫂子,瞥眼间看见心上人正跟在后面一脸羞答答的模样,这心就“咯噔”地狂跳了起来,禁不住也脸红了,急忙转身随准丈人一家进了门。
  准女婿进屋就被丈人一家礼让上了炕,农村的热炕是整个冬天最温暖舒适的地方,招待客人的瓜子、花生、糖果和茶水很快便奉了上来,准女婿见面先给准丈人递烟,但自己却是象征性地抽一支或者不抽的,怕失了分寸,怕准丈人家说自己好烟酒不是务正业的主。瓜子、花生、糖果之类的也是象征性地吃几粒。不一会,准丈母娘或者心上人就端来了挂面荷包蛋,这是农家正月待客的第一道程序,客人来了先吃些荷包蛋挂面暖暖身,一碗吃完后,女方说再盛些,准女婿说:“好了,好了……”这边也便不再谦让了,这就是礼节,大家都知道,如果真要,锅里也是没“米”了。如果真要,会被女方认为这是一个“愣女婿”。
  中午正式开饭的时候大约也就12点半左右了,炕上铺一个塑料纸,七碟子八大碗(凉菜热菜)摆在一起大概有十多个,都是平日里家家舍不得吃的荤素菜,最后主食是手擀臊子面。席间准女婿还是话不多,老丈人问一句答一句,吃饭也是表现出斯文的模样,女人们还是继续在厨房忙碌,操心着上菜、做臊子面,间或说说准女婿的打扮举止等,这饭直吃到下午2点左右才算散场。
  大约在下午3点左右的时候,准女婿起身说是要回家了。准丈母娘赶紧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回盘——几个馒头外加闺女给准女婿做好的花鞋垫子,少女情怀宛如诗意,丝丝缕缕可都是情呀!准女婿啥都不说,但看到那花鞋垫心里还是涌上暖流,边向老人道别边偷偷看一眼跟在娘身后那个一整天都低眉顺眼的女子,心里灌了蜜似的,想说句什么,但终究还是没好说出口,转过身就走出了门。
  准女婿出了门才发现,准丈人家的门前已经围满了看自己的人,有些还蹲在窑洞顶的崖畔畔边,一派热闹的景象。忙完家务送走亲戚的庄稼人这会都闲下来了,集体来这家门口看自己村庄大姑娘未来的“女婿”,仿佛这“女婿”不是谁家的,而是全村人的。这时候,不知道谁家的小孩喊了一声:“准女婿出来了……”周围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门口出来的这个“新人”一下子闹了个大红脸,女娃羞得捂着脸跑回屋里去了,准丈人两口子一边送准女婿一边跟大家打着招呼,直送新人出了村口,直到看不到身影,人们才一边评说着村里谁家的准女婿长得俊,哪个看上去是个过日子的后生……才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散去。
  这已经是廿年前村庄过年的一幕了,那时候一对新人从认识到结婚都见不了几次面,就连正月这一次“盛大”的相见,也是羞答答地躲着,没机会说上一句话。年少时不懂,长大后读徐志摩的“最是那一低头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才知道这份娇羞是多么的美丽,如盛开在古老的村庄新年之河中的“水莲花”,隔着悠悠岁月的河望去,依然如此美丽,愈显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