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14日
走近费秉勋先生
走近费秉勋先生
  费秉勋先生博学、儒雅、慈爱,是陕西文坛一位深受尊敬的长者。八十年代,常见费秉勋的名字出现于报刊,有许多是对贾平凹作品的评论,我心中便有了对先生的神往。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在茫茫人海之中,我有缘与先生相遇了。那是2013年金桂飘香的季节,一批作家和文化学者前往黎坪国家森林公园采风途中,当时我在南郑县委宣传部工作,主持并介绍来宾时,读到了费秉勋的名字,先生年逾古稀,戴着眼镜,点头致意,就在这一刻,我惊喜地与先生认识了。采风中,我陪同其左右。先生用一种缓缓的关中口音偶尔与我交流,虽寡言少语,却认真热诚。
  入住于黎坪西流河畔的农家客栈,我陪先生于廊榭喝茶品茗,享受山野清新空气与鸟语花香。话题多是我引入,宽泛而随意,先生谈佛学,谈文坛轶事,谈他对黎坪六十年代的一段记忆。那次采风,先生撰写了游记《行走黎坪》,从生态与人文的视角,对黎坪进行了探访与思考。征得先生同意,我收入了编辑出版的《历代名人笔下的南郑》。之后,先生还陆续为黎坪撰写了几副对联,被收藏或镌刻。
  在随后的交往中,我从各种渠道感应到先生的生活气息。先生中庸且慈悲,宁静亦济世,或驻足于古刹寺庙里,或畅游于古籍澣史中,或行走于秦巴山水间,不断地传播着儒、释、道文化精粹。先生在历史、哲学、文学、书法、易经、戏曲、民俗、舞蹈、古琴等诸多领域,研究造诣之精深皆令人惊叹!难怪贾平凹赞誉费秉勋先生为“贯通老人”。
  先生生活极为简单。粗茶淡饭,不沾荤腥,超然物外,清心寡欲,却关注国家民生,社会诸象,时而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感叹。他应邀到终南山开设周易讲坛,传授易经科学理论;他关心人类科技发展与随之出现的隐患;他呼吁保护生态环境,反对破坏自然风水;他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安全和教育,希望社会对贫困孩子多一些关爱。他以仁爱义举做些身体力行的事情,关心支持社会发展进步。2017年春,先生应邀为汉中文联包联勉县扶贫村所在的元墩镇开发旅游景区题写”龙湾”石刻,让我深受感动。龙湾是汉中最美油菜花海景点之一。镇上希望通过文联为新建的景区广场石碑用字,寻求文化名人书法。经作家叶广芩建议,我们选择了请费秉勋先生题写。说起先生的书法之珍贵,仍是一墨难求。曾在先生七十寿辰的时候,学生们筹办了先生的书法展。开幕时,陕西文学艺术界可谓群贤毕至,盛况空前。陈忠实、贾平凹等众多文化名家纷纷到场祝贺。陈忠实讲话颇具代表性:“陕西的作家大多数都喜欢书法,各有各的特长,但叫我看,现在真正成了气候的,在书法上有大的造诣、形成一种真正的文人书法气象的,就是费秉勋先生。”
  先生深厚的传统文化学养融入书法艺术,形成了厚重融通、雅健苍劲的风格。先生已年近八旬,平时潜心学问,我不忍心去打扰。但为了扶贫工作,或许能得到先生的理解支持,就委托朋友熊双平回西安时,代我向先生当面求字,希望得到先生的帮助,强调是为支持扶贫开发旅游资源义务题写。消息很快传来,先生爽快地答应了。不久,熊双平带来了先生认真题写的两副“龙湾”书法作品,让我选择采用。我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随即请了汉中一流的石刻专家施工雕刻,并用微信把石刻效果发给了先生,得到先生的赞赏。也是凑巧,“龙湾”石刻竣工一个多月后的6月27日,先生随省上的采风团再次来到了黎坪。
  在龙湾文化旅游广场,先生与包联镇村的三四位领导见面交流,了解景区建设在扶贫中发挥的作用,高兴地欣赏了自己的“龙湾”书法镌刻在一处高约三米,长约五米的巨大天然石头上。古铜色的“龙湾”二字,在阳光下金光闪闪,格外醒目耀眼。先生用手机接连拍摄了石刻照片留存,显得非常满意。先生回西安后专门发了一组微信,以愉快的心情记录了到南郑黎坪和勉县元墩,参与了文联扶贫,会见了汉中老友。而我在高兴中,还有一个重要收获,是对先生与贾平凹的师生友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那天从南郑黎坪,沿西流河到勉县元墩镇龙湾景区,途中山环水绕,夏蝉鸣叫,别有一番喧闹中的宁静。我与先生长时间坐车聊天,问到先生与贾平凹的师生关系,先生谦逊地解释:“说师生关系,那是社会上误传。贾平凹的成功,是靠他自己的勤奋与才华,在他刚开始写作时候,我最早关注他,给他发过作品,写过评论,对他的自信有些鼓励。”
  在贾平凹成名初期,西安的评论界有一次开研讨会,主要是想批评贾平凹作品中有些消极、灰暗的东西。先生为保护贾平凹,就迂回地提出了一个学术观点,强调贾平凹的创作,采用的是中国文学固有的意象主义艺术表现形式,有力支持了贾平凹的创作探索与追求。费秉勋先生还聊到与《废都》命运相关的一件事。《废都》出版,在全国引起的关注、谈论、争辩之热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见的现象,也使先生产生了一种使命感,出于对贾平凹的保护,也出于应当让历史留下这一热潮中最严肃、最有深度的声音,先生向一些评论家约稿编一本评论《废都》的书,几经周折,被出版社取名的《废都大评》得以问世。先生在八十年代出版的《贾平凹论》,也是国内最早系统研究贾平凹的权威专著。
  贾平凹感念先生的知遇之恩。在他写的《先生费秉勋》中有着真挚的表达:“当我二十出头时认识了费秉勋先生,命运就决定了今生对他的追随。……我拿着文稿去请教他,就站在他的办公室,不敢坐,紧张得手心出汗。第一篇稿发了,接着发表了第二篇,第三篇,从此文学的自信在心中降临,随之有了豪华的志向。”
  我想给先生写点文字,希望先生答应我的心愿。先生宽怀地叮嘱说,不刻意说好话就行。
  然而,我由衷地想说:费秉勋先生的为人与为文,秉承着传统文化学人的正统修为;先生的著述与教授,传递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先生的思想与智慧,影响着越来越多的追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