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1版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20日
孔明专栏·一孔之见(18)
  现代汉语里,我对“英”字一向情有独钟。
  还未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用耳朵逮住了四个字:“超英赶美”。当然懵懂,不明白“英”、“美”为何物,何故要“超”、“赶”。上学后,已知“美”指美帝国主义,自然厌恶;“英”嘛,与“英雄”浑然一体,当然好生羡慕。小学语文有篇课文,叫《草原英雄小姐妹》,我背诵得滚瓜烂熟,心灵上便烙“英”印,之后凡带“英”的词汇我都能记忆,譬如英勇、英俊、英明、飒爽英姿等等。
  我闹过一个笑话,也只有我自己心知肚明。小时候听说汉语之外还有个俄语、英语,不问,心里嘀咕,就心里瞎想:俄语是人饿了才说的话吗?英语是英雄人物才说的话吗?乡村里常见沿门乞讨者,嘴里咕嘟半天,不知所云,却能讨来饭食,那一定是“饿语”了。我没有见过英雄,自然无缘聆听英雄说话。一次,遇见一个高中生玩鸟,顺嘴问他:“英语是啥语?”他答:“鸟语!”我竟信以为真。乡村里到处可闻鸟语,喜鹊喳喳,老鸹哇哇,小鸟啾啾,就像说话,却不知道说啥,与“饿语”差不多吧。后来听说世间有一种鸟儿叫鹦鹉,会学人语,我就想当然:英语,莫非指“鹦语”?
  心里有个“英”结,对“英”字就格外留心。老家隔壁有一对婆媳,时常吵架,听说是因为她们名字里都有个“英”字,没有避讳,所以相克。由此对这个“英”字,我心里颇觉神秘。想当然的年龄,想当然是我自修的法门,我还由那对婆媳的名字推断:“英”字为名,应该是女性专用。我上高中时,不少女同学的名字里,都以“英”字缀尾,更坚定了我的看法,也使我对“英”字更多了一层好感。女子为好,“英”属女子,那当然更好了!读陶潜《桃花源记》,读到“落英缤纷”,看注释,我很惊讶:“英”,原来是花呀!花容月貌是形容女子的,那“花容”也就是“英容”了。“英”的美意昭然,不咀嚼,不琢磨,都由不了我了。
  先人造字,对“英”字可谓匠心独具。下为“央”字,未央之央;上为“花”字头,那不就是花吗?“央”字本义为“萌芽”,完全可以想象:萌芽上生发蓓蕾,不就是“英”吗?也就是说,“英”是花朵,却“蓓蕾”未绽。既为蓓蕾,绽放便没有悬念,未来若何,还用想象吗?妙哉!妙哉!英雄不问出处,起码“英”字出处在兹,怪不得天下好词儿都与“英”结伴了,如英才、英杰、英武,如英俊、英豪、英气,如英耆、英士、英少,等等,与“英”沾个边儿,便美意有加也。古百科词典《广雅》说得直白:“英,美也!”《诗·郑风·有女同车》云:“有女同行,颜如舜英。”那是与美女同行嘛!英美如之,又怪不得古代特指一种如玉般的美石了。虽说英瑛同义,英却比“瑛”资格更老些。
  有一本北宋诗文总集,名曰《文苑英华》。只取“英华”二字,便足见其分量。韩愈《进学解》云:“沉浸浓郁,含英咀华。”英和华都指花,相当于一个脸蛋,两种形容吧。扬雄《长杨赋》云:“英华沉浮,洋溢八区。”唐学者李善注曰:“英华,草木之美者,故以喻帝德焉。”可以“喻帝德”,当然也可以“喻美德”。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云:“秋菊春兰,英华靡绝。”苏轼《谢吕龙图》诗中有句:“陈根之朽,再出英华。”不仅如此,“英华”还有精英华彩之美义,又有华饰璀璨之美谓,更有美誉之延伸。前者见《礼记·乐记》:“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中者见沈约《谢齐竟陵王示〈华严〉〈璎珞〉启》:“莫不雕风烟之气状,流日月之英华。”后者见班固《汉书·叙传上》:“今吾子幸游帝王之世,躬带冕之服,浮英华,湛道德。”颜师古注云:“英华,谓名誉也。言外则有美名善誉,内则履道崇德也。”至此,英华之英,已无须我再饶舌了。
  我的友人中,姓名“撷英”者不少:方英文,文学英华也;刘国英,国中之英也;王群英,群英荟萃也;高谦英,谦谦英美也。至于高英杰、张英才、杜超英等,顾名思义,便心领神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