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漫过常熟市乐盟创意美术中心的工作台,木屑如金尘般在光束中浮沉。苏旻昱的刻刀在椴木板上游走,勾勒出木刻版画的最后几组线条。木刻版画以刀代笔、以木为纸,不仅承载着技艺与思想,也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然而,这门艺术正面临着技术革新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挑战。
谈及行业现状,苏旻昱直言不讳:现代社会中,快速消费文化盛行,手工制作、耗时漫长的木版画难以与即时性强的数字艺术竞争。创作过程复杂且成本高昂,从选材、雕刻到印刷,每一步都依赖高超技艺与极大耐心,这使得它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正逐渐减弱。更令人担忧的是,传统技艺传承出现断层——许多年轻人因学习周期长、经济回报低,转而选择更具商业价值的艺术形式。
但她拒绝悲观:“木刻的核心价值——‘手工的温度’与‘土地的叙事’,恰恰是治愈这个数字时代浮躁的良药。”
为推动木刻版画的复兴,苏旻昱主张跨界融合,将其融入当代生活场景,例如家居装饰、时尚设计与公共艺术装置。她不断探索新手法,创作出既保留传统精髓又契合现代审美的作品。“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尝试,让更多人感受到木刻版画的魅力,意识到它不仅属于过去,也能成为未来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她以“教育实践+社区渗透”的双轨模式,系统探索传统技艺的活化路径。作为乐盟创意美术中心的教学负责人,她将版画纳入校本课程,并独创教学法,把复杂的雕版工艺解构为可掌握的操作单元,累计培养学员两千余名。2021年,她将作品《飞鸟与鱼》捐赠给江苏省希望工程“梦想小屋”,该作品通过大海与云朵的空间交织,表现飞鸟与鱼之间的情感连结。同年3月6日,她携代表作参与由常熟市妇联和常熟市文联联合主办的第三届“素手丹青 巾帼芳华”绘画联展,向千余名年轻观众展示创作过程与文化内涵,激发他们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面对数字化浪潮,苏旻昱对木刻版画的未来充满信心。她认为,木刻版画既要保留手工雕刻的温度与质感,也应当大胆拥抱科技,探索虚拟展示与互动体验的可能性。正是这种对传统的坚守与对创新的追求,让她成为当代木刻版画领域不可或缺的力量,也为这门古老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