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4日
《大河源》(连载79)
○ 阿来
  罗达尚的《本华藏本草》中说其有收敛止血、止咳利痰的药效之外,“亦有滋补之效”。
  有资料说,2009年我国首个人工栽培的蕨麻品种——青海蕨麻1号审定通过,由此结束了蕨麻一直依赖于野生采挖的历史。2015年,青海蕨麻2号和青海蕨麻3号两个新品种相继诞生,这是我国独有的3个蕨麻新品种,为蕨麻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可能。这3个新品种,推广种植9年来,累计种植面积达19万余亩,累计产值近30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盼望有更新品种研发出来,用于高海拔地带的退化草原的修复。
  也有一丛两丛的狼毒。本来,它们在草甸上出现时,是不好的信号,标志着湿润的草甸已经缺水,正在沙化。植物学上把这种标志性的植物称为指示植物。这种植物有美丽的花,有丛生的韧性十足的茎,有粗壮深扎的根,此时,在黑土滩上出现,却是一个生态向好的信号。
  除此之外,圆穗蓼的白色花也星星点点。
  如此一来,河里的水也比当年清亮了许多。
  一切,都刚刚开始。破坏与消失,在数年之间,恢复却不在一朝一夕。但这一切,已经足以让人看到希望,感到安慰。与我有过交流的美国作家特丽尔写过一本有关生态的书,叫《心灵的慰藉》。她在书里记录美国中西部一个湖泊及周围植被与鸟类的生态,就说,自然向好,是使脆弱的人类感到安全,看起来,是生计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心灵与情感的需要。我当时对她说过,这是我们最根本的需要,超越有神论的信仰,超越无神论的主义。这话不是私下说的,是在某大学的一个公开讲坛上,一众人听我和她对谈自然文学时说的。当时,她站起身来,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太阳越升越高,冲破云雾,在天空中变成一个耀眼的明亮光盘。
  这样行进100多千米,将近中午时分,抵达了一个地方。河水分叉,公路也分出一条砂石路面的支道。
  公路和河水间的三角地上,地势平整,还是自然的草甸。那里有人群聚集。
  美好的夏天到来,四散在高旷草原上的牧人们会有这样的聚集。以前,是一个部落,或者还加上相邻的部落。今天,社会治理结构变化,这该是一个乡的牧民的聚集。帐篷密布,中间形成一条临时百十来米长的街道。好多帐篷中都陈列着商品。孩子们在其间奔跑,手中大多捧着一罐碳酸饮料。更多的帐篷里或帐篷前,人们团团围坐,喝茶或啤酒聊天。年轻姑娘们穿着盛装,争妍比艳。在一片草地上,几个男人围着两匹马,品头论足。
  我查当天的笔记,这个地方叫斗纳,却没记行政区划上是一个村还是一个乡。后来在网上查,这天所经的达日、玛沁和玛多三县,都没有一个乡叫这个名字。倒是有一个斗纳村,属玛多县花石峡镇。再查笔记,从这地方到花石峡镇还有60千米,不知是也不是。
  听说我们要看阿尼玛卿,一个50多岁的男子,说从村道上行二三十千米,就到山跟前了。这男子还自告奋勇,要为我们带路。
  我们进山。
  砂石路面坑洼不平。过了若干条溪流。大的溪流上有桥。有两道桥部分被水冲坏,车加大马力,直接从溪中冲过。小溪上干脆就没有桥,用石头垫过的路面就在溪水下面。
  十多千米后,就看见山了,但不是雪山。
  山体浑圆,坡度较小的下方是绿意稀薄的草甸。中间,山体鼓突的腹部渐变为灰色,那是山上风化的碎石形成的流石滩。上方,山体陡峭,颜色赭红,那是出露的红层地貌。再往上,是岩石裸露的山顶,青灰色的,那是下面流石滩上流砂与碎石的来源。以前那些山顶有雪。这些年,永久积雪线上升,冬季积存的冰雪,在这时就融化殆尽了。带路的男子指着一处悬崖,说,盘羊。我用肉眼望不见。拿出相机,用长焦镜头把距离拉近,终于,在某一处,嶙峋的岩石间,找到了毛色与岩石相同的十几只盘羊。长着盘曲粗壮大角的盘羊。盘羊得名,就是因为那对盘曲的大角。
  不久,小河到了尽头,公路也到了尽头。我们从河谷右手上一面四五十度的草坡上去。地面湿润,草低矮紧密。每一脚下去,几乎都浸出水来。这说明,我们上到了冻土地带。
  高地草甸,有漫长的冬天,所有水分都冻结起来。气温回升的夏天,地表浅层冻结的水融化,形成浅草覆盖的泥沼。深层,是永久冻土层,保存着固态的水。这些年,一个令人担忧的变化是,夏天冻土层的融化越来越深了。
  上坡时,看见几种草正在开花。
  山下,矮金莲和毛莨。山坡上,虎耳草。
  山顶是平的。一个长方形的宽广平台。中央一个石砌的祭台,经幡飘拂,插着献给山神的五彩箭。
  风带着潮湿的凉意。应该是来自雪山的风。
  对面一列高山,只露出鼓突的腹部,上部却云遮雾罩,雪峰藏在后面。决定等待。借那座祭台挡风,吃些干粮:饼夹冷牛肉。还有苹果。路餐毕,雪峰还没有出来。云雾翻腾,看得出有自东向西的风,可能将其吹散。
  阿尼玛卿,亦称玛积雪山。中国古代典籍中,又称积石山。
  阿尼玛卿山脉,长350 千米,宽约 50耀60 千米,海拔超 过5000米的高峰有18座。最高峰玛卿岗日,海拔6282米。在其核心地带,大小冰川40余条,面积约150平方千米,山中发源的水流从北、东、南,尽数注入黄河,丰沛了黄河。
  其实,我们就身在阿尼玛卿山中,只是没被那些雪峰簇拥罢了。
  但要望见那些雪峰,还是一个顽固的执念。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