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子”早已褪去了昔日的圆润。近一年的夜训将他身上的稚气一寸寸磨去,换作了抽条拔节般的身形。如今,这个六年级的少年往我面前一站,头顶早已越过我的眉梢。浓眉下的眼睛亮得像浸了晨光,开口前总要扬起明朗的弧度——那笑意里带着少年特有的爽利,还捎带着几分藏不住的狡黠。
这笑意背后,藏着不少耐人寻味的故事。前些日子,因在宿舍屡次违反纪律说话,他被生活老师罚一周内不准在宿舍午休。偏巧那几日我忙得脚不沾地,整日连轴转。他倒好,灵机一动拉着母亲找同事要了我编辑部的钥匙,愣是把这段“流放时光”过出了别样滋味。
那间平日里少有人至的编辑部,在午后的光影里别有一番意境。阳光斜斜穿过窗棂,在宣纸上投下斑驳的影子。空气中浮动着松墨与宣纸特有的清香,混着若有若无的檀木味道。看中这里的安静舒适,他就在这满室墨香里安了家:以画案为床,薄毯作被,竟将这方寸天地打理得诗意盎然。
待我忙完手头的事赶去,特意为他煮了碗面。他吸溜了一口,眼睛倏地亮了:“爸,你这手艺比食堂强多了!”不等我接话,从小耳濡目染商业思维的他便掰着手指盘算起来,“要不你在这儿开个‘小厨房’?我把班上十六个走读生都叫来,每人收点钱,准能成!”他说得格外认真,指尖在画案上比画着,俨然一副小掌柜的模样。
我本意是让他尝尝不能午休的“苦头”,谁知天性乐观的他竟把这“逆境”经营得风生水起。看他那副煞有介事的小模样,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气的是他总有这些天马行空的主意,笑的是他总能在不尽如人意的日子里,寻出几分甜滋味来。
隔日中午,我们约在学校附近的餐厅用餐。生怕成绩影响美食,我刚要问及月考,他急忙摆手:“先点菜!不然我说考得一般,你本要点的三四盘菜,怕是要缩水成一盘素菜了!”我故意逗他:“那就来盘土豆丝。”他立刻急了:“别别别!”话音未落,人已一溜烟冲向餐厅自助区。
望着他大大咧咧穿梭在餐厅里的背影,我忽然想起一年前——那时他还是个需要我催着吃饭、催着写作业的小胖子。不一会儿,细心体贴的他端着一碗玉米糁稀饭回来,手里还多了碟切得齐整的哈密瓜。“爸,先喝点热的暖暖胃。”他把稀饭碗轻轻推到我面前,白瓷碟里的橙色瓜瓣摆得工工整整,方才那点小委屈早已烟消云散,只顾着让我先喝口热的。
餐厅里人声嘈杂,我们相对而坐。他絮絮地说着学校的趣事:篮球赛上的绝杀三分,语文课上新学的成语,还有美术课上同学打翻的调色盘。说到兴起时,他挥舞着双手,眼睛里闪着光。生性豁达的他偶尔提及不顺心的事,也只是耸耸肩,那抹浅笑又漾开来,如溪水绕过顽石,继续欢快地向前流淌。
看着他忙前忙后的身影,听着他时不时冒出的俏皮话,我忽然觉得,成长从来不是悄无声息的,它就藏在这些看似寻常的日子里——在每一次困境中的从容转身里,在每一个突发奇想的创意里,在每一句体贴的话语里,在每一次举箸谈笑间。
那些调皮捣蛋的小插曲,那些灵光一闪的小主意,还有藏在浅笑里的温柔,都像一颗颗亮晶晶的星子,把平淡的日子点缀得熠熠生辉。这哪里还是那个让人时时操心的小胖子,分明是个懂得体贴、善于思考的小小少年了。
窗外,午后的雨丝如烟似雾,餐厅的灯光温柔地洒在他的额头上。他低头喝粥的样子很专注,长长的睫毛在脸上投下淡淡的影子。这一刻我忽然觉得,比起成绩单上的数字、试卷上的红勾,这份不经意间流露的体贴更让我感动,什么都抵不过他此刻专注的神情,抵不过他把热稀饭推到我面前时眼里的关切。
成长的路还很长,我只愿他永远保有这份在困境中开出花来的能力,永远记得为生活添一抹亮色的热忱。愿他的脚步永远轻快、心灵永远明亮,像春日里向着阳光生长的树,在风雨中扎根,在阳光下舒展。无论未来走向多么广阔的世界,唯愿他总能品味生活的美好,总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健康、快乐,长成自己最喜欢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