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颜喀拉山西段一些地方,去过不止一回。
那里的山,容颜苍老。破碎的岩石层层叠叠。大块的石头,靠着重力,从山体上崩落时,总一直滚到山脚处。那是一个坡度平缓的、能长出许多垫状草本植物的狭长地带。
稍上一点,就是流石滩了。坡上的岩石,像是经过了分级筛选,依大小不同从大到小向上分布。每一块都棱角锋利。
到这些石头只是粗砂的时候,就到裸露的山脊前了。岩石的表面都变得酥脆,稍稍一碰,就碎裂开来,往下掉落。
岩层却很清晰,层层叠叠所显示的正是漫长时间,而各种姿态的扭曲,显示了造山运动的激烈与复杂。这些岩石原本十分坚硬,长时间裸露在这里,因为冰冻与风化而开裂、酥脆。有些表面甚至显出有机物腐烂般的溃面,手摸上去,立即溃散成沙。地质学上,把这个过程称为平夷作用。侵蚀、剥蚀、风蚀、溶蚀和堆积等外力作用,使地表逐渐平坦。
青藏高原,抬升的同时,平夷作用同样强烈。
巴颜喀拉山西段,大概是抬升早,平夷作用发生也早,地貌显得古老衰颓。
而巴颜喀拉东段,和同一条山脉的西段相比,山显得年轻,群峰雄奇峭拔,不是在老去,似乎还在成长。
为此,我在智青松多镇犯了难。如果要去巴颜喀拉山中,去年保玉则,就得走些回头路,回到阿坝县,从南面进山。
2.年保玉则,或年保叶则
终于下定决心,掉头回去,过阿坝县城不入,来导游的朋友在城边等,问:吃饭?
不吃饭,直接上山。
朋友有点地方主义,说,费那么大劲跑去青海,我们这里不是更好些吗?
我说,看过了还要去青海,还要去阿尼玛卿山。你总没有阿尼玛卿嘛。
说,那就在车上吃点。
这时,车还在种满青稞的谷地中行进,弯道少,路面也平展。
饭拿出来,一个纸杯,城里常见的奶茶或咖啡纸杯,撕开封口纸,里面是糌粑粉,拌有干酪颗粒,还有奶粉。冲上热茶,捂一阵,插进吸管,未入口,已有香气扑鼻。过去,要吃这种藏式食品,必须自己把这几样拌匀调好,有了这设计,方便不少。我问,什么时候有的?
两三年了。车间生产,包装。批发,加电商。
以前怎么没听说?
说,县里搞青稞深加工,配方、包装问题解决了,还推广得不好。又拿出一个方盒子,打开,里面的塑料方格中,四只松脆紫黑的酥饼。也是黑青稞面,用机器烘制的。和那一杯早餐茶饮配套。吃了两个饼。酥而脆,有浓郁青稞香。吃完,我要了电商的网址,以后在城里,也能吃到家乡味的早餐了。
一路都有指示牌——年保叶则景区。
同一座山的藏语名字,汉字对音的写法与青海有一字之差。年保玉则,或年保叶则,也是久治和阿坝的界山。
进山了,群峰错落。沿着一条小河往山深处去。转上一道山梁,又转向一道深沟。植物群落随高度变化。高大的常绿乔木,先是杉,后是柏。杜鹃林,先是树高叶大的树,后来,杜鹃也变得低矮了,蔓延在草坡上是叶小枝密、丛丛密生的灌丛。路随水走,这条水叫克曲,向东南流,入长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