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9日
《大河源》(连载63)
○ 阿来
  在这张地质时间表上,要到十多万年前,若尔盖盆地才最终形成。底部为平原及浅丘,平均海拔约3400—3450米,四周环绕不同山系,海拔3800—5000米。
  盆地初成时,并不是今天看到的连绵草原。而是四周群山,众水下泄,将盆地注满,形成一个巨大的湖泊。
  若尔盖古湖,最宽广时,面积2 万平方公里。
  那时,它在高原上有一个相邻的伙伴,那就是共和盆地的古湖。高度与面积都很相当。只不过,共和盆地早于它被向上袭夺侵蚀的黄河打开,湖水下泄,先它一步,成为黄河的上游。那是15万年前。又过了十多万年,大约3万年前,黄河才从共和盆地折而东向,从西倾山系和阿尼玛卿山之间,贯通了若尔盖古湖,使得封闭的古湖变成了黄河的一段。白天经过的花湖、尕海就是古湖最后的存留。
  图上情景让我兴奋,不顾是半夜时分,给主人打去电话,明天不休息了,去走一条河,去看一个湖。
  主人说,那就依了你吧。
  早起,我们出发,去看黑河。
  出县城,又经过昨天到过的花湖。
  看不见黑河,但知道,河在南边,和我们保持着一致的方向,循东北往西南的路线流淌。只是,它更加百折千回,从容迂曲,在湾多的地方成湖,直些的地方是河罢了。一时间,公路靠不近它,因为沼泽深沉松软。我们赶去一个地方,与它相会。
  我知道与它在哪里相会。
  我有一首诗,《三十周岁时漫游若尔盖大草原》,写到过这条河,用的是它的藏语名字:墨曲。
  “ 河流:南岸与北岸/群峰:东边与西边/兀鹰与天鹅的翅膀之间/野牛成群疾驰,尘土蔽天/群峰的大地,草原的大地/粗野而凌厉地铺展,飞旋/仿佛落日的披风/仿佛一枚巨大宝石的深渊/溅起的波浪是水晶的光焰/青稞与燕麦的绿色光焰……我静止而又饱满/被墨曲与嘎曲/两条分属白天与黑夜的河流/不断注入/像一个处子/满怀钻石般的星光/泪眼般的星光/我的双脚沾满露水/我的情思去到了天上。 ”
  主人带了一首歌,《天边的若尔盖》,在车上播放,就是由这首诗节略改写的。一路上唱:
  “天边的若尔盖,在所有的鲜花未有名字之前。 ”
  起先的十来遍,我觉得那人写得不坏。再唱,就烦了。
  3.墨曲——黑河
  墨曲,藏语。直译为汉语,就是黑河。
  黑河发源于岷山山脉西侧。
  那里还发源了一条它的姊妹河:白河,藏语名为嗄曲。
  岷山,向东去,峥嵘耸峙,西来的余脉却渐低渐缓,伸展向若尔盖盆地,最后,化成一系列连绵浅丘,丘上与丘间的草甸都是优质牧场。
  墨曲与嗄曲,黑河与白河穿流其间。
  那里的山地,林线以上,是裸露的岩峰,尖利的角峰与嶙峋的刃脊,都是古冰川运动的印迹。
  两条河的发源处,岩石裸露的山峰下方,古冰川运动造成三角形堆积体。在降水稀少的地带,它们就是一些破碎岩石的堆积。但在这个向东南方敞开的地带,迎来了更多的锋面雨,这些堆积体,便被草甸和密集灌丛覆盖。再下方,是一片片墨绿色的杉树林。溪流就在那些草甸和森林中发源。
  就在这条山脉两边,一南一北,溪流汇聚成了黑河和白河。两条河都不是径直西流,它们分别向北和向南优美地弯曲,为了去接纳更多的溪流,以这种方式扩大流域,造成一连串深浅和宽狭各不相同的沼泽,然后,再校正方向,向西,偏南,在不同的地方去汇入黄河。
  古湖时代,植物的残骸层层累积,形成厚厚的泥炭层,同时含蓄了大量的水。与共和盆地相比较,若尔盖盆地土质肥沃,含水丰盈,自然就草畜两旺。
  所以,若尔盖盆地生态价值很高,因为厚积的炭,因为含蓄那么多水,而称为泥炭湿地。
  地质学家总结,若尔盖泥炭湿地形成,是具足了气候、地理、构造三个条件。
  气候条件需要适于植物的生长,地理条件要求有水体存在,构造条件则要求沼泽地持续缓慢沉降。
  生长于沼泽中的植物,枯枝落叶必须没入水中,隔绝空气,防止氧化分解,在密封前提下发生生物化学反应。
  更重要的是,这三个条件互相作用,互相成全。
  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带来较多的水——构造使大面积的洼地产生,蓄积这些水——水使植物繁茂生长,枯败后,在水下沉积,变成泥炭——泥炭层含蓄更多的水,同时使土层变厚变肥,用专门术语表达,叫有机质含量丰富——因此更促进了植物生长——植物生长使动物和飞禽数量增加,它们日复一日吃喝、排放,再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增加,从而形成了一种自足的良性循环。
  出县城,西北行,一个多小时,就到了麦溪乡。
  在那里,就和黑河相遇了。
  黑河从东北方向,水面映射着上午太阳的金色光芒,穿过宽阔的沼泽迎面蜿蜒而来。
  水流很慢,从不笔直前行,而是在密布的绿草中向左转弯,转出地质学家所说的一个牛轭形,窄处是河,宽处就有点湖的意思。然后,再向右转弯,又转出一个牛轭形。就这样左转右转。这样不够,偶尔还来一段回流,不时来一段几段分岔,在沼泽中编一张闪闪发亮的水网。
  水面都映出天空和云彩。
  赤麻鸭总是成双成对,昂着头向前游动,身后涟漪的轨迹,越荡越宽,像电影里海面上刚开过了一对航船。黑颈鹤迈开长腿在水洼中踱步,油亮的羽毛在微风中翻拂。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