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湖水靠公路这一面,有些旅游设施,如今已经尽数拆除,想必是为了保护这一汪蓝湖,保护生态。
现在,花兀自开,水鸟在湖中自在优游,而行人断绝。远处出现人影,似乎在向我们张望,赶紧上车,向若尔盖方向疾驰而去。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已经在四川省和甘肃省的交界处了。
纳摩寺,一个回藏汉杂居的小镇。两边山上,甘肃这边和四川那边,各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山下谷中,小镇中央,一座清真寺,一弯金属新月,在上方闪耀。
若尔盖是我家乡阿坝州的一个县,打过电话,自然有朋友来接应。
这时的省界就不是一条地图上的线了,是一道实实在在的关卡。
验证,遇到了一个麻烦,在甘肃省境内途经两个州,手机上却不显示丝毫轨迹。不仅我的手机没有,另外两个人手机也没有。没有经过甘肃省,怎么人和车都在甘肃省境内?真要较真,这个自我证明无法实现。最后还是放行了。进四川,再做一次核酸检测。四川省没有封控,大草原天阔地宽。国道213线,路两边,牛羊成群,帐篷四布。路上,人车往还。
2 .古湖盆中的若尔盖
青藏高原上,黄河上游的草原,准确地说,都是起伏平缓的丘陵。
而在若尔盖,真有一片名符其实的平坦草原,名叫热尔大坝。面积320万亩,有资料说是仅次于呼伦贝尔草原的全国第二大草原。
当地藏语名葛摩托,也是形容其宽阔平坦。修辞朴素又直观,说其平坦像门板,形容其辽阔,说连善于奔跑的鹿都跑不出去。
这片草原中央,蕴蓄着3个通向黄河的天然湖泊。
一个湖就在公路边,藏语梅朵措,直译成汉语,叫花湖。
夏天,湖边的沼泽中,湖中的浅水区中,各色鲜花开遍。黄色的金莲花和鹿蹄草,白色的蓼花,红色粉红色的是三四种马先蒿的花。另外两个湖深藏在这个湖的后面。
花湖已开发为景区,沿湖栈道上游客来来往往。
下午三点,在景区管理局食堂补了一顿热饭。
问要不要游游花湖?
不要,多次游过了嘛。
旁边一个未开发的地方,峡谷美景,叫扎萨格,要不要去看看?问距离,只有10多公里远。
当然。
一条未铺柏油的土路往东北去,渐渐离开了平坦的草原,上平缓的坡,到了平坦的山丘顶上。
东望,地势陡然下陷,停车行出不远,脚下猛然出现断崖,湿热的气流从下面深谷中猛然窜起,扑在脸上。峡谷对面是陡峭断崖,不断有鹰从绝壁上起飞,盘旋。深谷中,杉林密布,溪水急湍。问水流向哪里?说是白龙江的支流,水流的方向是四川盆地,白龙江流向嘉陵江,嘉陵江流向长江。这一回是黄河之行,心心念念都是黄河,心心念念,都不想脱离黄河流域。所以,只下到峡底小转一圈,在一座背靠断崖的小庙讨了杯茶喝,就又回到大草原上去了。
晚上,吃到正宗的四川火锅。喝了酒。这一行,我带着上好川酒。剩下两瓶,是想要在没去成的两处河流汇合处,倒入河中,弄得有些仪式感的。现在,就都倾入了我们口中。香满口,热满胸了。
主人说,既然你的黄河之行,绕一大圈又回来了,那就在这里走走看看?我们也是黄河上游,正在建设黄河国家公园。
我说,既如此,那明天就去看一条支流:黑河。看花湖后面藏着的那个湖,兴措。
不过,我说,奔波这么多天了,来到这里,土肥、草丰、水美,空气也温和湿润,我得先休息一天。主人笑说,也好,你从疫区来的,在酒店呆一天也好,看看有没有染上新冠。
回酒店,主人还预先备下牦牛肉干,和即冲即饮的酥油茶。
冲杯茶,几口饮下,人兴奋起来。当然,兴奋的原因也可能是先前的酒,也可能是因为冒失闯入疫情封控区,又轻松脱离了。
又见主人预备了文字资料和地图,便掌灯看图。
图大,铺开在床上。
那是若尔盖盆地的地形图。中间绿色的平坦部分,是盆地中央。现在,我不在这个盆地中央,而是靠近盆地的北缘。其间,更绿的点与线,是星星点点的湖,是纵横迂曲的河。四周,绿色渐淡,灰褐的土石色渐深,是山。
正西方,阿尼玛卿山。西南方,巴颜喀拉山。转向北,西倾山。东北方,西秦岭的迭山。正东方向,山高起来,灰褐色上覆盖了表示冰雪的白,岷山。再转向东南,九十点钟方向,邛崃山。
一个地质学家对我说过,若尔盖有行政区划和地理范畴两个概念。
行政区划指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面积10620平方公里。地理范畴所指的若尔盖,比这个范围大出许多,包括四川省若尔盖、红原、阿坝、松潘几县的部分地域,以及甘肃的玛曲、碌曲县,和青海省久治县的部分区域,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
行走在这片广阔土地上,大地呈现出仿佛亘古如斯的面貌。这当然是我作为人类这种历史不太长久,个体生命短暂的智慧生物所得的印象。在我们还未进化为人之时,获得真正的智识之前,这片大地就已经存在。但在地球40多亿年的历史上,确实又是一块年轻的土地。
8000万年,或6500万年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青藏高原开始隆起,脱离海洋成为陆地,这一区域东北边缘的若尔盖同步抬升。
500万年前,青藏高原大幅度隆升,剧烈的地质运动,造成若尔盖四周不同方向出现断裂带。
260万年前,断裂带沉降。73万年前,周边断裂带全面沉降,比现在3000多米海拔更高的若尔盖下陷了,形成中央低洼而平坦的盆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