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渠蒙逊点了点头,赞叹道:“这是个好办法。”
沮渠父子俩就将《甲寅元历》《玄始历》两部历法,连同《敦煌实录》《凉书》《亡典》《古今字》《周髀》等稀罕经典,秘密派遣专使,送往南朝皇帝刘义隆那里,以寻求南朝对凉州沮渠氏的支持。刘义隆得到这些河西名家大儒整理搜集的珍稀历法和书籍,十分兴奋,召集南朝大臣商议此事。可他的大臣一眼就看穿了沮渠父子的计谋,他们认为,这是河西凉州王沮渠蒙逊遭遇了困境,他害怕拓跋焘发兵,希望联手南朝。
刘义隆说:“他这么想也没有错,关键是我们要怎么办。假如北魏拓跋焘发兵凉州,我们是按沮渠蒙逊的请求出兵帮助凉州,还是按兵不动不出兵更有利,这需要仔细廷议。”
于是刘义隆的大臣们争吵成一团,说什么的都有。有的支持发兵攻打拓跋焘,有的说千万不要出兵,以免中计,到时候大魏和南朝两败俱伤,沮渠氏渔翁得利。大魏拓跋焘对南朝一直觊觎,就想借机一统天下,平定南朝。这时候为了区区一个凉州,表明态度,并不合适。大臣们的各种意见争论不休。皇帝刘义隆皱起了眉头,他决定,即使拓跋焘攻打凉州王沮渠氏政权,南朝也保持中立,按兵不动。
我听说李顺回到平城后,向北魏皇帝拓跋焘禀报凉州的各种情况。拓跋焘说:“这昙无谶是真的死了,还是假死?他可是会法术的人。他们说他化成一堆白灰了,你就真的相信?你见到那堆白骨灰了?”
李顺说:“臣子虽然没见到,但确信这件事应该不会有假。”
拓跋焘沉吟着,说:“那再等等看。”正在说话间,丞相崔浩急匆匆前来觐见拓跋焘,将沮渠蒙逊、沮渠牧犍父子派人向南朝皇帝刘义隆呈送两部秘典历法,以及大量珍贵典籍的情况,报告皇帝拓跋焘,还说沮渠氏这么做,就是想让南朝发兵,联合凉州对抗大魏。
拓跋焘一听,大怒:“肯定是沮渠牧犍这个家伙给他的父亲沮渠蒙逊出的主意。他早就在那里编制本不该由他编制的历法,这是皇帝才能主持的事情。崔浩,只有我这个大魏皇帝才能下诏制定历法,对不对?沮渠氏僭越了,他们居心叵测啊。你们看这沮渠牧犍的名字,不过是个放牧阉牛的笨蛋。”
崔浩笑了:“陛下,这牧犍的‘犍’字,除了当阉牛讲,还是地理名词‘郡’。一个郡有十万多户,‘牧犍’指的是管理一个郡、十万户的意思。这才是他父亲给他起名的缘由。”
拓跋焘大手一挥,说:“呸!这凉州沮渠父子都是奸诈小人,小国寡民,自以为偏居一隅,就敢自称凉王?我要即刻发兵讨伐凉州沮渠氏。丞相,你觉得我们攻打凉州,那南朝的刘义隆会认为大魏帝都空虚,乘机出兵,北上攻袭平城吗?”
崔浩说:“南朝人喜欢偏安一隅。他们胆小怕事,喜欢蝇头小利,还喜欢争吵不休。我判断他们巴不得陛下把凉州灭了。他们不会出兵的,不会出兵北上前来攻打大魏。但臣下觉得,明年发兵会对我们更有利,还是应该观察一下。”
拓跋焘就下令按兵不动,同时厉兵秣马,整军备战。过了好几年,拓跋焘得到消息,沮渠蒙逊忽然死去,他的几个儿子矛盾重重,拓跋焘认为机会已到,决定讨伐凉州王沮渠牧犍。他率领三十万人马,从平城出发,向西南斜刺里杀过去,浩浩荡荡杀往凉州。
沮渠牧犍闻讯大惊,仓皇率兵迎战,被拓跋焘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很快,拓跋焘的大军就攻陷了凉州,擒获凉王沮渠牧犍,北凉灭绝。他的弟弟沮渠无讳西行到高昌建立了新政权,继续称凉王。
拓跋焘下令将凉州的二十万人口无论妇女老幼,加上被俘虏和投降的北凉士兵,一律迁往北魏都城平城。一时间,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凉州人被拓跋焘的士兵押送着迁往平城,路上行人车马络绎不绝,川流不息,哭声震天。还有半路逃跑被处决的、病死、饿死的,饿殍千里,大道边死尸随处可见,真的是哀鸿遍野。
拓跋焘说起来和沮渠牧犍是互为妹夫,他娶了沮渠牧犍的妹妹兴平公主,而沮渠牧犍后来也娶了拓跋焘的妹妹武威公主。可沮渠牧犍和他的嫂子有私情是众人皆知,拓跋焘的妹妹受到侮辱,曾发生沮渠牧犍的嫂子李氏下毒企图毒死武威公主(此时已经是沮渠牧犍的皇后了)的事。结果,拓跋焘曾派御医紧急前往凉州救治自己的妹妹。想到这些家丑之事,拓跋焘十分恼怒。不过,他没有杀沮渠牧犍,而是把他押往平城,看守起来。几年之后拓跋焘派太常卿崔浩给他送去了赐死的诏令,他自杀而死。
北凉被灭的消息传到了楼兰。我知道,即将到来的冬天,楼兰还会是安全的。攻破凉州的拓跋焘需要时间休整队伍,整顿军马,等到来年的春天,他可能会进犯楼兰。我预感楼兰的毁灭,就将在来年。拓跋焘是毁佛灭佛的大魏皇帝,他可能无法容忍楼兰这个佛国的存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