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0日
楹联中的抗战记忆
○ 王雄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场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辱气节,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坚持用文化来凝聚人心,激发斗志,以此鼓舞军民团结,英勇杀敌。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中,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从此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在江西萍乡,各界为了响应抗日救亡,召开了一个群众大会,在会场两边的大柱上,写有一副对联:“小岛起波澜,侵华痛史添七夕;大江流日夜,慷慨悲歌亿万年。”上联说的是,小岛上的日本挑起了事端,七月七日,在这个不寻常的日子,侵华日军又增添了新的罪恶。下联意为,对敌人痛恨像日夜奔流的江水一样,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这屈辱、痛苦的一页。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是全民抗战的指挥中心。1939年7月7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 鼓舞全民坚持抗战。毛泽东为新建成的延安新市场题写了一副对联:“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人民有充分的救国自由权。”这副对联紧扣当时的革命形势,将党提出的三大政治口号融入其中,上下联连用“三个坚持”“三个反对”,使语气更强烈,充满着战斗的激情,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团结抗战,揭露敌人,声讨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的檄文,让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更加昂扬。
  狼牙山五壮士,是抗日战争中广泛传颂的英雄。八路军在河北易县狼牙山抗击日军的战斗中,五名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为阻击日军进攻,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和数万群众的安全,千方百计把敌人吸引到悬崖绝路。战士们临危不惧,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纵身跳下万丈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杨成武将军曾撰一联曰:“狼牙山涧成壮志,威震敌胆;易水河畔舒正义,万世流芳。”高度赞扬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郭沫若是卓越的文化战士,在抗战期间写了许多反对日寇侵略者的诗文,在武汉陷落敌手前夕,他在撤离入川时,在湖北当阳玉泉寺三圆门两旁,用红土水写过一副对联:“太平世界,尽被鬼子踏碎;不二法门,惟有抗战到底。”联语表达了对时局的思考,上联声讨日寇闯入我宁静家园,破坏了和平生活;下联引用佛家之语,指出只有抗战到底,才是中国光复振兴的唯一出路。对联道出了对日寇的愤慨和抗战到底的决心。
  在抗击日寇、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在华北平原上,有一个庄户人家,在自家的砖门楼两侧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是:“抗战到底”。这是中华儿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怒吼,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宣言。至今,这副楹联的照片还挂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
  在陕西韩城,地下党为了向群众宣传抗日主张,游击队员薛亚杰、文少侠组织戏班自编自演了《热河失守》《农村悲剧》《复仇》《长工的生活》等剧目。一年正月十五,戏台上贴的对联是:“趁此元宵佳节,拿几副化妆,揭露社会黑幕;愿我舆图改色,且当场表演,唤醒华夏同胞。”横额是:“莫做戏看”。地下党组织正是这样,利用一切机会在附近各县巡演,进行抗日宣传,坚持对敌斗争。
  还有一次,蒲剧、秦腔在铜川公演,著名戏剧家姚文蔚老先生给剧团题了一副对联,挂在戏台两边:“装男亦好,扮女亦好,举起刀枪剑戟,但愿排演抗日戏;蒲剧也罢,秦腔也罢,无论生旦净丑,大家齐唱爱国歌。”此联用生动贴切的语言,把大家团结一致、抗日爱国的心情通俗地表达了出来,读来催人振奋,令人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