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这片文化厚土上,芮子涵的名字始终与“创新”和“热爱”紧密相连。作为芮子舞蹈的创始人,她打破传统舞蹈教育的刻板框架,以“快乐舞蹈、面向全体”为核心理念,构建起覆盖不同年龄段的特色教学体系,用多元模式点亮孩子的舞蹈梦想,成为推动少儿舞蹈美育发展的力量之一。
提及传统舞蹈课堂,不少人会联想到重复的机械训练与严苛的纪律要求。芮子涵深知,这种模式不仅容易磨灭孩子的兴趣,更可能忽视个体差异。为此,她从教学模式入手,打造课堂创新机制,让舞蹈教育真正“看见每一个孩子”。
“小班制+双师授课”是芮子涵开创的课堂标配:主教老师负责整体课程设计与核心教学,助教老师专注于个体观察,两人协同跟踪孩子的肌肉控制、节奏感、表现力等学习状态,这一模式有效改善了传统大班教学“重整体、轻个体”的不足,使教学效率大幅提升。芮子涵还建立了“教师—家长—学生”三维联动教育系统,她设计了课后亲子舞蹈任务、成长分享会、亲子课堂,让家长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这种联动不仅延伸了课堂效果,还让舞蹈成为联结亲子情感的纽带。
为改变传统舞蹈教学“一套教材贯穿不同年龄段”的情况,芮子涵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分别编制了针对性教材:
针对3—6岁幼儿设计的舞蹈启蒙课程,有效改善了传统启蒙教学“内容脱节、趣味性弱”的问题。芮子涵深入研究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从生活场景提炼舞蹈元素,将“整理玩具”转化为肢体协调训练,将“问候礼仪”融入节奏练习,搭配故事化情境,让热身、训练变成“闯关游戏”,既有助于解决幼儿注意力难集中的问题,又能够激发其艺术感知力、想象力。
针对 7—12岁少儿设计的美育舞蹈进阶课程,致力于在技能训练中融入美育内容。教材采用了分阶设计:低段重点攻克肢体协调与基础动作规范,中段聚焦群体舞蹈的配合与韵律把控,高段注重创意编舞与情感表达。每个阶段的教学重点都与美育目标相结合,通过“技能+美育”的双轨模式,让不少孩子在掌握专业技巧的同时,爱上了舞蹈背后的文化故事。
芮子涵常说:“舞蹈的价值,要在实践中检验。”她坚持“让每个孩子上台”,带领孩子们从国内赛事走到国际舞台。多年来,芮子舞蹈不断将课堂教学转化为舞台成果,先后荣获“全国百佳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美育教育先进单位”等数十项荣誉。
如今,芮子舞蹈已成为西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少儿舞蹈教育机构之一,7家校区汇聚超4000 名学员,不断让普惠美育的理念惠及更多孩子。芮子涵表示,她将继续优化教学模式,“让舞蹈不仅是一门技能,更成为孩子成长中自信、快乐与文化素养的源泉”。这位舞蹈教育者,正用创新与热爱,为更多孩子提供学习舞蹈的机会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