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5日
把日子过成诗
○ 王心剑
  21世纪初的几年里,我沉浸于一部田园稼穑题材的小说创作。情难自禁心血来潮之际,曾随手写下几句感叹语作为压卷词。其中“把日子过成诗,将苦累酿成歌”,撂进网络,竟成一时流行语。
  “过日子”,是关中地区老百姓品咂生活滋味时,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其中包藏的深刻意味一言难尽。相互间询问谁家的日子过得好不好,你得听后面有没有那一连串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叹息声。自己从小就接受父母辈这种叹息声的熏陶,对这种语气之沉重刻骨难忘。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既包含有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贵,也包含有漫长岁月里的酸甜苦辣香;既有面对生活的千般无奈万种熬煎,也有着对未来的期许向往与憧憬。
  “把日子过成诗”,刻意追求农耕生活图景的诗意化,初衷是想淡化劳作中的诸般苦涩,寻求精神层面上的一种升华与解脱。诗歌灵感从劳动中诞生,萌发之初,就对劳动生活中的苦与累,具有抚慰镇静的特殊功效,是人们濒临绝望之际的一丝慰藉,是精神的安慰剂,灵魂的催眠曲。
  数千年来,经历过那么多的灾难、战争、瘟疫以及饥荒威胁,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得以延续,不得不说有赖于流传久远的诗歌传统,诗歌是帮助人们看透生活、超脱肉体苦痛的精神支撑。
  相对于庄稼人来说,我们确实享受了大自然之美,目遇之而成色,耳听之则成歌。我们也接受着土地赏赐给我们的美食与收获,时而甘甜,时而喜乐。然而岁月狰狞,其中的苦难也委实太多,不在苦难中死去,就得在苦难中活着。为了让活着不再痛苦,你不妨把它吟成一首诗,或者把它唱成一首歌。如果你把艰苦的日子、苦难的生活当成了吟诗颂歌,你的情绪就会得到宣泄,你的灵魂就会得到安放,人从精神到肉体,就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欢快与轻松。
  少小时候,年幼丧父,生活无依无靠,被人欺负,不敢还手,回家赋诗一首,顿时一腔郁闷,一扫而光。时遇大人呵斥,对方人高马大,又是长辈,争又争不过,骂又骂不出口,憋屈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滚,勉强忍住,回去写诗一首,忽然浑身松快,戾气全消,看窗外鸟语花香,身心似乎飘浮于蓝天白云之上,俯视世人皆蝼蚁,阅尽天下苍生尽蜉蚴,委屈何在,气从何来?从那时起,就懂得了诗其实能宣泄情绪,诗可以给人疗伤。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包藏了数不清说不完的苦和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反映的都是农夫耕作之苦,可当它被李绅陶渊明凝结成诗,苦累就变成了一幅图景,反倒是多了一些趣味和享受,具有了审美价值。
  把日子过成诗,是我对千千万万个埋头土坷垃栽种粮食的庄稼汉的期盼,当然也可以看成对天下普罗大众的一种劝善与引导。过日子不论有多苦,无论它有何种滋味、诸多忧愁,只要你能从中品咂出诗一般的感受,你就会活出通透、活出智慧、活出超脱,你就会把苦难理解为一种过程,把折磨看成一种修行,把烦恼化作青烟一缕。人对生命存在的意义,就会有全新的认知。
  人在许多苦难面前,常常是无能为力的。譬如自然伟力。夏天热浪滚滚,谁能让它降下来吗?冬天寒气逼人,你能让大地温暖如春吗?如不能,那就随遇而安,耐心忍受,那就是一首诗;如果你抗争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那你就是英雄,歌颂英雄,也是一首诗。瘟疫来临了,是人都得遭遇劫难,不管你是国王还是黎民百姓,都得戴口罩,它不会因为你是国王,就从你面前绕过去,也不会因为你是一个穷人,就非得死于非命。做你能够做的是一首诗,做你不能做的也是一首诗。在诗中享受,在诗中解脱,在诗中抗争,在诗中宣泄,你就是诗人,你就是智者。
  写诗水平有高低,爱诗门槛无限制。被称为诗圣的杜甫,饿死在一条破船上;被称为诗仙的李白,曾身陷囹圄。他们的身份,一个是乞丐,一个是囚犯。和他们相比,我们的水平没有那么高,境遇也没有那么惨,但他们有和我们都一样的地方,就是因为我们都爱诗。
  心中有诗,才有大爱;世间有诗,才有温暖;活着有诗,才能参透人生,真正领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愿大家把日子过成诗,把事业都写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