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的意象,与远方、梦想、希冀、亲人以及记忆紧密相连。它承载着人们对未知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此刻,我独自踏上回家的路,悠然坐上那列绿皮火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属于自己的静谧世界,与文字展开一场暗昧而深入的谈心,思索的碎片如雪花般洒落一地。
高铁、动车的横空出世,梦幻般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大多数人在出行时已经舍弃了原先的绿皮慢车,我对绿皮火车却情有独钟,仿佛它是一位相识已久的老友,承载着无数珍贵的回忆。父母离开榆林老家定居延安后,秦家川火车站便成了我和妹妹乘车的汇合点。多年以来,每至逢年过节,这趟绿皮火车就像一条温情脉脉的纽带,成为我和妹妹看望父母的主要交通工具。在这里,我们聊起童年那些充满趣味的琐事,那些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欢笑与打闹;聊子女教育,探讨如何为下一代铺就美好的未来之路;聊孝敬父母,思考怎样给予父母更多的关怀与温暖。亲情如同火车的轨道,不断向前延伸。
乘坐绿皮火车的多为低收入乘客,他们淳朴而实在,如同质朴的泥土,默默地孕育着生活的希望。在欢笑声中涌上火车的大妈大嫂大姐们,肩扛手提着大包小包,左呼右喊地找座位、调座位,让整个车厢瞬间热闹起来。那场景,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气息。直到火车开动十几分钟后,车厢才逐渐安静下来。他们的行李,都是蛇皮袋、油漆桶或者破旧的箱包,虽然简陋,却装满了他们生活的酸甜苦辣。安放好行囊,他们会热情洋溢地跟邻座的陌生人唠嗑,分享自家的故事;会大方地拿出吃食,邀请旁人一同品尝;会开怀大笑,那爽朗的笑声仿佛能驱散生活的阴霾;甚至还会开着玩笑,用幽默化解旅途的疲惫。
绿皮车,宛如一个流动的世界。它在铁路上缓缓爬行,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沉稳而从容。每一个停靠的小站,都让乘客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其低廉的票价,对于许多乘客来说,是经济实惠的选择,而且没有晕车的烦恼。车厢超过核定载客数是一件常事,特别是在春运期间,更是一票难求。对于那些钟情“怀旧感觉”的青年来说,绿皮火车成了他们的一方诗意空间,让他们在这慢节奏的旅途中,感受被现代快生活所遗忘的宁静与温情。
一节节车厢里,总是塞满了来自天南地北的乘客,因此,南腔北调的搭讪声交织在一起,韵味十足,这正是绿皮火车独特的魅力所在。在这里,不用顾虑红绿灯的限制,也不用担忧其他车辆的干扰,人们可以尽情享受惬意的安稳。车厢虽然狭仄,却有足够人们自由活动的空间。来来往往的列车员,不仅用辛勤的劳动维持着卫生和秩序,还给旅客们送上温暖的微笑;售货员推着食品小车或餐车来回叫卖,为乘客提供便利。打扑克,在欢声笑语中增添旅途的乐趣;看书报,在知识的海洋里充实自己;打瞌睡,在晃晃悠悠的车厢中享受片刻的宁静。
在没有空调的火车里,头顶上的电风扇无力地转动着,拥挤闷热,空气污浊。抵挡酷热的唯一办法,只能是把车窗往上推,让凉风适时地吹进来,才能使那颗燥热的心稍微平静一些。坐火车,因为它速度适宜,可以让人从容地欣赏沿途风景。当然,在火车上看风景与平时有很大不同,窗外的景色流动而多变,丰富而生动,仿佛一幅展开的山水画卷,还可以随时邂逅惊喜与新奇。
透过车窗玻璃,火车缓缓爬行,进入青田界,车窗外掠过的青山绿水仿佛触手可及。那山水一色的深绿,如灵动的诗篇,在眼前移动,令人赏心悦目。而经过一些村庄时,偶尔还能看见路边黄土抹墙的房舍,灰黑的鱼鳞瓦片,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几缕乳白的炊烟从这些农家小院的屋顶上袅袅升腾,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画面。铁路旁的机耕路上,两三个农人荷锄扛锹,悠闲从容地往田地里走去,一种熟稔的乡村气息迎面而来,带着泥土的芬芳和生活的质朴。看到这一切,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难忘的乡村童年,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如电影般在脑海中放映。穿越隧道的瞬间,宛如昼夜交替,让人们感受着阴晴圆缺的变化。
车到站了,喇叭里喊着“请注意看管您的随身物品”,声音划破车厢狭窄的空间。我匆忙带好行囊准备下车,风吹袭故乡的小路,仿佛是岁月的使者,让我敏感的灵魂与时空有了更深奥的交谈。
每一趟乘坐绿皮火车的旅程,都是我岁月洗礼中一段珍贵的记忆,镌刻在生命的长河里,永不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