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6日
一小碗大米
○ 孟 民
  站在五丈原东边,脚下的石头河像一条白练从秦岭腹地一路奔向渭河,清澈的溪流唱着欢快的歌谣。脚踏在烈士长眠的热土上,目之所及满目葱茏,高楼林立,浅蓝色的工厂区域绵延不绝,成片的玉米田宛如青纱帐,纵横交错的猕猴桃园就像一幅幅美丽的水彩画。宝兰高铁、陇海铁路、西宝高速并列铺展,石头河大桥上货车小车电动车一辆赶着一辆跑,眼前的景致,唯有那悠悠的河水,一路奔流不息,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一九四九年七月,渭河两岸骄阳似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员指挥下,发动了著名的扶眉战役。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主力聚歼于渭河两岸。随后,将士们冒着酷暑,日夜追赶西逃的残匪,向预定战场挺进。
  小的时候,每当夏夜,奶奶就给我们姊妹讲人民军队的故事。那时,奶奶已有一半牙齿掉了,生活困苦的年代,无法像现在给她种植牙,连个镶牙的条件也没有。她说话常常漏气,吐字含糊,只有我们姊妹能听得真切。而我也习惯了奶奶的口语,常常缠着她一个接着一个讲。夏天农村蚊虫多,母亲拔来臭蒿子,把麦草塞在臭蒿子里,点燃来驱蚊子。奶奶在前院一棵高大的槐树下铺上席子,找来木棍把四面垫起以阻挡地面上的虫子。我躺在奶奶身边,抬头看着树叶把天空明亮的星星摇呀摇,知了一声赛一声地叫着。奶奶摇起大蒲扇,那丝丝的凉气,带给我全身凉爽。我专注地听奶奶绘声绘色的故事。我靠奶奶最近,也最清楚地听到了一个个故事的细节,还有激动人心的场景。虽到半夜,我被奶奶的故事吸引得一丁点睡意也无。
  奶奶说,我们这里解放时,解放军把国民党军打得四处逃窜,毗邻我村的石头河河水暴涨,国民党军一队人马被解放军战士追到石头河东岸,河上没有桥,眼望着滔滔翻滚的石头河水,他们慌忙中渡过了河,占据了河西岸,解放军占据河东岸。当天夜里,解放军就与敌人炮击战斗。漆黑的夜里,轰隆隆的炮声,把村子东边的夜空不时照亮,解放军强行渡过了石头河,敌军又逃窜爬上五丈原。几名战士乘着夜色,从悬崖下攀爬而上,不料,一名战士随身背的铁锨撞上土崖,响声被敌人发觉,几名战士英勇牺牲。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解放军含泪掩埋了战士的遗体。悲痛的力量催生勇气,他们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敌人在强大的火力下仓皇西逃,解放军猛追不舍。战士们来到我们村上休整,我们家也住进了十几名战士。看到年轻的战士们疲乏的身影,奶奶赶忙把麦草和玉米秆铺在房檐台和院子,给战士们打成地铺来休息。奶奶想给战士们做饭,可家里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米缸里只剩下一小碗大米。怎么办?是给战士们吃,还是留给自己?奶奶说,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他们要消灭刮民党(国民党),还是为咱老百姓,不能让这些年轻小伙子饿肚子。奶奶说,她当时也没有想太多,就淘米熬稀饭,米太少,熬成也是清汤。奶奶又从另一个快要见底的瓦缸里,舀出半碗玉米糁子加进锅里。等一碗碗散发着米香和包谷味的稀饭送到年轻战士手中时,不少战士眼里噙着泪花。部队集结出发时,一名首长要给奶奶付饭钱,被奶奶婉言拒绝。奶奶说,我家有稻田,新谷子马上要收了,家里就有大米吃。战士们吃上饭,打仗才有劲,我一个妇道人家再干不了什么,给解放军做点饭还是应该的。再说,你们也是为了老百姓。
  没几日,我的家乡宝鸡全境解放了。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今年夏天,当我再次踏上五丈原时,只见蓝天白云下,塬上塬下祥和安宁,清粼粼的河水滋润着夏风中的万物竞相生长。当年解放军强渡的石头河,两岸河堤坚固如磐,石头河大桥把渭河南岸紧紧地连在一起。交通大动脉,给百姓带来便捷、幸福、快乐。
  返程路上,我突然想起扶眉战役中,解放军记者冯文岗写的文章《过五丈原》。他以千古名臣诸葛亮兴复汉室、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精神气概,与我们的战士,在没有先进的装备,没有优厚的待遇,却有着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意志对比。解放军战士为了理想,为了人民,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种精神,与当年诸葛亮的忠诚与执着,又何其相似!文章中写到,我们的军队,有着人民的支持,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秦岭巍峨挺拔,渭水悠悠流淌。五丈原,见证了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也见证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更见证了新时代奋斗者的光彩。它不就是给我们回答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