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4日
《空城纪》(连载99)
○ 邱华栋
  我的思绪没有车队的速度快。一溜烟的工夫,车队就把“杨树上吊着的葫芦”村——卡巴克·阿尔斯汗村甩在了视线之外。又走了一阵子,眼看着风景更加荒凉,我们来到了大麻扎附近。麻扎,在维语里是坟墓的意思,林谷村教授说:“传说,这个大麻扎里,埋葬的人叫伊玛目·扎法尔·沙迪克,传说他是穆罕默德的外孙。实际上,埋在这里的人很可能是一位伊斯兰教军的首领,他应该是死于发生在这里的一场宗教战争。我十多年前来过。那时候,来这里朝拜的人有不少。要不要去麻扎附近看看? ”
  我说:“好啊,我想去看看这个大麻扎。 ”
  我们的车子右拐后,进入一条小道,扬起的沙尘很大,看不见前后车辆。来到那个大麻扎的跟前,我能够看到,有一座高高的陵墓位于一片沙梁上,白色的围墙围护着它。陵墓的建筑带有伊斯兰风格,一弯新月是其标志。沙梁子下面的村子里,还有一座小清真寺。附近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陵墓,据说,都是一些伊斯兰信徒的墓。有一片苍老的胡杨林拥抱着这片墓地,很多胡杨树上挂着一些祈福的布条和彩带。多年来,到这里朝拜的人络绎不绝。但现在附近人很少,我看到有几个老者在躬身缓行。
  我们走过去,走在一片沙梁上,我回头望去,看到有几间屋子在胡杨林里隐现,还有人说话的声音从那里传过来。
  “这里嘛,是沙漠边最后有人居住的地方了。再往前面走,就没有一个人了。”跟在我身后的买买提说。
  我们围着大麻扎村转了一圈。白花花的太阳令人炫目,也让我感到燥热。我们不再盘桓,赶紧上了车,我一口气喝干了一瓶水,我们继续北行。
  附近的胡杨林十分稠密,这种耐旱、耐盐碱的古老树种,体现着岁月的哀愁和饱经沧桑的坚守。每一棵树都仿佛经过了时间的锤打,枯死的胡杨树枝干和顽强活着的胡杨树并排站立着,就像是定型在一场生死攸关的战斗中的战士那样,有的士兵死了,有的还活着,可他们都站着。实际上,胡杨林是护卫人类生活区的卫士,是抵御沙漠死亡地带的最后屏障。
  再往前走,眼看着一个个巨大的沙丘冲天而起,像是从大地深处涌现出的坟包,横亘在我们的面前。胡杨树变得稀疏了,可沙丘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流线型的沙丘之下,会不会拱动着巨大的虫子?我想起来科幻小说《沙丘》中的描写。
  我们的沙漠越野车的发动机吼叫着,马力依然强劲,猛地跃上一个高高的沙丘,我的视线一下子开阔起来。可我把目光投向窗外,心里一凉:我看到无尽的沙丘包围着我们,心里暗叹,完了,这可真是沙漠之海啊,到处都是伏兵般无尽的沙丘。一个个大沙包,形成了匍匐着的、不怀好意的敌人的军队,将我们引诱进了沙丘的包围圈中。紧接着,我们的车子又跌落到沙丘边的大道上,继续前进。
  我很紧张,问道:“林教授,你的地图能告诉我,尼雅精绝废墟在哪儿啊?还有多远才能到达? ”
  林教授的那张长脸因为常年在野外奔走,皱纹很多。这个人现在很淡定,好像他就是为了看到眼前这一幕才来的一样。他研究的范围很广,东西从罗马一路到蓬莱半岛,南北从北纬30度到45度之间;纵横上万公里、跨越几千年间出现的人类文化,都是他研究的范围。而他出版的几十种著作,早已印证了我对他的无比崇敬。
  “ 尼雅废墟、精绝古城就在前面。你是新疆人,知道在新疆一问路,别人就会说,就在前面呢,不远呢!”他哈哈笑了起来。
  的确是这样,在新疆,你要是问路,人们总是会告诉你:“不远了,就在前面呢!”可这个“不远了,就在前面呢”,往往一走起来,就是好几百公里的路程。可我们到底距离尼雅废墟精绝古城还有多远?我确实有点着急了,口干舌燥,从早晨到现在,我们已经走了大半天。仿佛是为了安慰我焦灼的心,买买提插话了,他说:“大约还有三十公里。但后面的路非常不好走,可能还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到达。 ”
  这时,我看到前面的一丛红柳林中,呼啦啦飞起来一大群野鸽子,野鸽子就像是某种轻盈无比的生灵,在天空中划着一圈圈的弧线。我目送那些飞翔的野鸽子,浮躁的心境开始变得安宁。
  后面的路果然很难走,车队的速度放慢了。不久,走在最前面的1号导引车陷入一片松软的沙地里,出不来了。高大的车轱辘在发动机的怒吼中徒劳地打转,车身却纹丝不动。
  车队全部有序地停下来。我们纷纷下了车,把嘴里的沙子吐出来,活动一下筋骨。此时,依然歹毒的、白花花的阳光扎在我的脸上,就像是火焰灼烧和针刺一样。我赶紧取出墨镜戴上。附近的胡杨树稀稀拉拉的,沙地却无限地铺展而去。面对沙漠陷车,我是袖手旁观,而那些处理这种险情的好手却胸有成竹地在忙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