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6日
小小说
发 圈
○ 张引娣
  玲子坐在沙发上,指尖无意识地划过手机屏幕。三年了,她几乎忘记了这种纯粹的、不带任何目的的“刷手机”是什么滋味。儿子升入高中后,她就把自己活成了一座无声的堡垒。
  为了给儿子树立榜样,她硬生生戒掉了刷朋友圈、看短视频的习惯。手机铃声静音,屏幕亮度最低,生怕惊扰了儿子挑灯夜战的身影。做饭,餐桌上永远是儿子的最爱;穿衣,都是儿子选,她付款。儿子在家,她走路如同踩在棉花上,生怕脚步声重了;和丈夫说话,压低了嗓子,变成了交流密语。儿子复习压力大,冲她吼几句,她心头酸楚,却对自己说:“孩子太累,让他发泄出来就好,我就做他的垃圾桶吧。”苦尽甘来,高考放榜,六百七十八分,像一道惊雷,劈开了家中积压的沉闷。玲子捧着手机,一遍遍确认,眼泪毫无征兆地滚落,砸在屏幕上。丈夫激动得红了眼眶,一家人沉浸在巨大的喜悦里。
  四个小时前,来自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像一枚沉甸甸的、闪着金光的勋章,郑重地放在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儿子长吁一口气,脸上是久违的飞扬神采,他迫不及待地抓起手机,呼朋唤友地冲出了家门。家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只剩下玲子,和那份录取通知。
  这时,手机里忽然流淌出一阵节奏明快、热烈欢快的旋律——“加油吧,少年!”这熟悉的歌声,像一束阳光,照进玲子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往昔的点点滴滴,蹑手蹑脚的清晨,屏息凝神的夜晚,那些强咽下去的委屈,一一涌上心头。她几乎是本能地拿起手机,拍下那份象征着“功成”的通知书,手指微微颤抖着,斟酌又斟酌,敲下了一段文字:
  “儿子,辛苦了!祝贺你,考上心仪的学校。山一程,水一程,以后的日子里,加油!”点击发送的那一刻,玲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千斤重担终于从肩头卸下。她整个人松弛地陷进沙发里,感觉前所未有的轻松,这才真正拿起手机,带着一种久违的悠闲,随意地刷了起来。
  几乎是立刻,叮咚一声,屏幕上方弹出丈夫的头像,后面跟着一连串鲜红的大拇指点赞。玲子嘴角不自觉地弯起,心想:这只是开始。平日里,她就算随手发个日常,路过的同事、朋友、同学、亲戚,都会习惯性地随手点个赞。今天这样的喜讯,儿子考出如此的高分,在熟人圈子里是凤毛麟角,朋友圈怕是要被“恭喜”和“点赞”刷爆了吧?她甚至在心里提前演练着回复时该有的谦虚措辞:“孩子运气好”“主要是他自己努力”。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奇怪,除了丈夫那排显眼的大拇指,评论栏静悄悄的。玲子略感意外,转念一想:这个点,大家或许都在忙着吃晚饭吧?等晚上,刷手机的人多了,自然会看到。她这样宽慰着自己。
  一个小时过去了,玲子忍不住又点开朋友圈,依然只有丈夫的点赞孤零零地悬挂着。她放下手机,起身去收拾晚饭的碗筷,有些心不在焉。水流冲刷着碗碟,哗哗作响,却冲不散心头那丝莫名的、越来越浓的期待。
  两个小时了,玲子再次拿起手机,指尖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急切划开屏幕。朋友圈的提示数字终于跳到了“十几条”!她心头一喜,立刻点开。然而,映入眼帘的,清一色全是“双手合十”的祈祷!她愣住了,疑惑地点开详情。原来,是办公室的同事小张发了一条水滴筹的链接,她的一个远房亲戚得了重病,急需帮助。下面,她们共同认识的朋友们,都排着队发着祈祷的表情,表达着同情和祝福。
  玲子退出那条信息,点开自己那条发布录取通知的动态。通知栏下,依旧只有丈夫那几个红色的、固执的、显得有些孤单的大拇指图标,倔强地顶在那里,像一片空旷戈壁里仅存的几棵矮树。
  “怎么回事呢?”她低声自语。
  “没看到?还是……”她不愿深想下去。闺蜜呢,去年闺蜜的儿子参加单招,还是她帮忙给选的学校。今天,她忙什么呢,平日里,只要玲子一发圈,闺蜜几乎是瞬间出现。
  突然,手机叮咚一声脆响,屏幕顶端弹出一条新消息提示,来自“大哥”,她娘家哥哥。玲子迅速点开:
  发什么呢,有啥嘚瑟的。
  这冷冰冰的指责,让玲子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手指僵在半空中,那行字狠狠扎进了她毫无防备的心窝。
  客厅里很安静,只有墙上挂钟的秒针在“咔哒、咔哒”地走着,声音清晰得有些刺耳。玲子维持着僵硬的姿势,很久很久。终于,她慢慢地抬起手指,悬停在朋友圈那条动态的“删除”选项上。